河南职教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增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5-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陈强 

  在河南,一个市级职教园区占地6800多亩,总投资超过20亿元,且多是企业投入;一个区成立了职业教育局,拿着一张千元技能培训券就可免费上中职,而且学费、食宿费全免;一个县实施“万名农民读中职学技术”工程,让农民不离乡土致富。许多中职学校建工厂式学校,办产业式专业,校企一体不分你我。

  4月中旬,在中原大地采访,记者处处感受到河南职业教育机制体制创新带来的变化和迸发出的活力。

  政府统筹协调  部门协手共推

  在河南,省长郭庚茂特别重视职教。这不仅体现在他提议“5年拿出100个亿发展职业教育”,体现在他亲自带人到德国考察职教、一天视察6所城乡职业学校,更体现在他总是在关键时刻为职教改革和发展把舵、领航。

  在郭庚茂的亲自指导和安排下,河南相继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实施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行动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是老大难,但老大一抓就不难”。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协作成为河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力推手。河南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了职教攻坚领导机构,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人社厅、农业厅、扶贫办等六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划拨经费、组织生源、帮助就业。各级人大、政协等部门组成督导团,赴各地开展专项职教督导,并将结果在媒体上发布。

  在风光秀丽的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市平桥区职教实训基地,区委书记王继军说,2011年,平桥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将教育、人社、农业、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的职成教育、员工培训、涉外服务等工作统筹起来,实现了职教、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不少省辖市整合职教资源,优化配置,将隶属于卫生局、粮食局、水利局、文化局的职业学校全部归口教育部门管理。在鹤壁市职教园区,一位参与职教攻坚的市发改委副主任如今成了半个职教专家。

  创新激发活力  “两改”带来巨变

  办职业教育需要花大钱。但钱从何处来?大投入如何大产出?河南省提出“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建立多元投资办学机制;改革公办学校的经费供给体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的“两改”之策。

  许昌市政府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力量投资职业教育,支持学校利用民间资本加快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按照BT模式(即“建设—移交”)和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该市建起规模宏大的许昌护理学校、许昌技师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全市3年投入职业教育的民间资金达10.5亿元。罗山县职教中心实行主体楼由政府出资建设,餐厅、食堂等公共设施由社会出资建设的办法,变“不可能”为可能。西平县、滑县“政府招商引资,援建职业学校”,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拔地而起。天海集团充分发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作用,投资3亿元建设的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已初具规模,填补了河南汽车工程类高等职业院校的空白。淮滨县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则采用股份制方式,4家股东投资5000万元建设新校区。

  (下转第八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