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骨干高职学院
(三)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构建通用能力发展“平台”
学院GPTC人才培养模式既关注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养形成,更关注学生通用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在示范(骨干)校建设过程中,通过配套实施素质教育通用平台建设项目,紧密围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创设了一套科学的“学生基本素养测评体系”,夯实了“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和“通用能力实训基地”两个基础,构建了“思想教育活动、通用能力训练、素质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4种实现途径,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熏陶、思维能力培养、沟通合作训练、身心健康教育、职业素养形成”等6个维度的素质培养。
开展国家骨干校建设以来,学院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攻关,按照GPTC关于通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基本模型,提出学生通用能力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GATAS)开发的基本构想,通过科学选取反映学生素质成长状况的系统性指标,为通用平台建设及其实施成效的测评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GATAS实现了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以及在各类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通用能力与职业素质状况测评。
为有效实施对学生的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院建立起完备的常规教育活动、专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专业二课堂等工作体系。学院加强素质教育课程研究,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一体”等教学理念,完善素质教育课程标准,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融入到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参与和体验中提高。学院还将通用能力与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中,与专业教育课程完整地、有机地结合,明确课程教学中基本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点、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评价相结合,制定考核标准,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通过国家骨干校建设,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通用能力训练等四大教育途径得到全面拓展,学生通用能力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已成功搭建,专兼职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拓展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在思想品德、人文素质、科学思维、沟通技能、身心健康、职业素质等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取得丰硕成果。
(四)技术中心里的真实项目,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
按照“通用平台+技术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技术中心是实施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学院的技术中心依据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的特点,精心打造工学结合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多功能教学环境,其功能内涵包括“学做合一”核心技术课程综合教学环境、“团队工作”方式生产性实训基地、课程研发与技术革新孵化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企业项目工作室等。
国家骨干校建设期间,在中央财政与北京市财政大力支持下,学院以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为主线,加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建成软件技术中心、网络技术中心、电子技术中心、通信技术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心、现代制造技术中心、汽车电子技术中心、信息安全技术中心、信息服务技术中心、数字媒体技术中心等。与此同时,重点专业与专业群开发出一百余门“基于技术中心环境”核心技术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同时发挥技术中心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高技术培训服务等功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两年来,学院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一大批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身份和真实的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全面成长
学院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紧密围绕国家骨干校建设,积极探索既富有时代气息又行之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学院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使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淀,学院形成了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自己特色的隔年举办“体育节”和“科技艺术节”的活动育人机制。实践证明,适时举办体育节和科技艺术节,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开展丰富的体育、科技艺术活动是培养学院师生良好运动习惯、健康生活方式和科技艺术品质的有效方式,是培育师生团结互助、顽强拼搏、不断超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的重要渠道,是增进友谊、凝聚力量、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学院结合学生自我发展特点,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学院现有社团70个,全年开展活动约为1400余次,为提高社团整体活动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抓精品,促整体”的工作格局开展社团工作。积极支持鼓励社团立足校内,面向校外风采展示。两年来,学生社团先后举办6次专场演出、5次大型活动表演、10余次走进兄弟院校和周边社区互动,5个艺术类社团参加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戏剧节、合唱节、社团文化节等艺术展演,获得佳绩,赢得好评,既扩大了社团影响力,提升学院知名度,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各项学生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学院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精神面貌与时代风采。2009年以来,在一年一度全国最高水平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2009年荣获电子设计及制作项目一等奖,2010年荣获嵌入式产品开发项目全国一等奖,2011年荣获计算机信息安全项目一等奖。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在诸多资源之中师资队伍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资源。在十几年的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学院通过采取培养、提高、引进以及中外合作培训、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措施,逐步打造起一支理念更新、视野开阔、教学基本功扎实、双师素质较好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42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59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17名,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359名。在此基础上,学院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常年聘请大量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形成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支持。目前,除了教学做一体化、生产性实训课时超过50%外,小班化教学也已经达到相当的比例。
(一)更新理念、开阔视野,瞄准国际职教水平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理念更新和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的培训,自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院紧跟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的规律,提高广大教师的认识。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中外高等职业教育合作,逐步了解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开展的情况。自2008年起,学院每年派出30至50名干部教师到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机构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每年多次聘请国际知名教授专家为教师举办讲座,使广大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了解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与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学院的建设发展与教学改革目标也瞄准到国际职业教育水平上。
学院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共有北京市级名师7人,专业带头人21人,骨干教师54人。一大批学历高、素质好的青年教师在示范(骨干)校建设中得到了锻炼成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强化教学基本功,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学院制定了“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对课前准备、备课与教案、课堂教学、教育技术应用、实验教学、作业批改、沟通与辅导、听课、实习实训教学、毕业设计指导、课程考核与分析等环节提出要求。针对课程教学的四大要素——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学院发布“听课评价指标及其内涵解析”,突出职业能力目标、反映岗位工作过程、内容体现“四新”、教学实现“互动”、注重学习实效。学院连续三年组织“互动教学”竞赛,引导教师进行互动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团队学习,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了实现“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学院研制了14项“通用能力与职业素质”评价指标,普通课程覆盖3项、核心技术课程覆盖5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通用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和考核,提高了教学效果,突出了职教特色。
依托设立在学院的北京市教师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培训活动和技能竞赛。先后举办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信息分析师培训、北京市职业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技能竞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竞赛、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测评方法培训,组织赴国家示范校进行考察交流活动,赴德国进行IHK合作项目教学培训等。
(三)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双师结构团队
提高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学院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校企共建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等途径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制定了《新教师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定期举办新教师培训班,专业课新教师在上课之前除了要接受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培训外,还必须接受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并完成规定的企业实践任务。按照《专业教师企业锻炼管理办法》,定期安排专业教师企业锻炼,进行企业锻炼教师成果验收。骨干校建设以来,共有60名专业教师先后到企业参加锻炼。教学系(部)制定师资培养计划,有清晰的培养目标和工作任务。在企业锻炼期间,教师主动参加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并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学院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整体队伍的双师结构。骨干校建设以来,共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38人,他们参与试点课程的项目教学,落实共同教学、共同评价,参与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和技术要求、项目中期进度控制、项目验收和质量评价等。学院大力加强双师结构创新团队建设。双师结构教师团队,由教师、工程师、企业兼职教师等人员构成,学院通过聘请教学系“联席系主任”、开展创新活动与合作项目的方式来增加凝聚力,每个团队有固定的经费支持和创新目标。目前,有网络技术专业、数字办公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等4个北京市级专业创新团队;有电子信息技术、现代信息管理与服务、营销管理专业等3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骨干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一)优质课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按照GPTC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3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全面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3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项目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规律,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开展企业调研,实施全面职业分析,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群)进行确认;在职业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获得职业岗位的通用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与重构,进而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体系,最终开发并形成具有工学结合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教学标准。
学院优质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开发“学做合一”核心技术课程。核心课程是为了满足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设置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按照GPTC的要求,核心课程应遵循职业岗位逻辑而非学科逻辑,经由职业分析到教学分析的开发路径获得。通过校企合作,研究确认课程目标,解析关键能力要素(包括工作步骤、工具和设备、知识基础、态度和素质、考核依据等),研制与岗位现场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相对应的学习任务,设计基于技术中心环境下再现工作过程的学习活动,开发诸如项目任务书、项目指导书、教学案例集、教学活动方案、模拟公司策划书等教学文件,编制“以成果为依据”的开放性考核方案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