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6-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复旦大学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 大力提高国际学术对话能力

  复旦大学在近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促进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提升了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对话能力和学术地位,走出了一条具有复旦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目前,学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国研究中心,已成为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的知名智库;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项目网站被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评为人文科学优秀在线教育资源网站;2004年创办的国内高校首份综合性人文社科英文刊《Fudan Journal》,已成功入选为6大社会科学国际著名索引数据库的全文索引杂志;2005年创办的“上海论坛”,与“北京论坛”南北呼应,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术界盛会。

  新形势下,要发挥高等学校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中的独特优势,大力提高国际学术对话能力,有赖于三方面的合力,即要有优秀的成果走出去、要有高水平的平台吸引人、要有强有力的学术实力。为此,将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完善机制促深化。只有构建起健全的合作机制,才能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把握主动,以我为主,深化合作,取得卓著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美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机构的国际交往活跃。2011年,全球顶级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中心与学校开展战略合作,首次在亚洲设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分中心——复旦—丁铎尔中心。这是一次气候变化研究国际合作模式的积极尝试,以新的机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深化。目前,学校整合文史哲研究力量,组建了文史研究院,与越南汉喃研究院、韩国成均馆大学校东亚学术院合作,编撰出版了《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韩国汉文燕行录选编》;整合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组建了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举办“社会科学暑期高级学术翻译班”,着力培养社会科学高级翻译人才。“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机制,使国际合作交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展开。最近,学校成立了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以“请进来”为首要特色,旨在依托学校深厚的人文学术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研究,传播中华文明,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

  学术创新树权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学术实力与学术底气是“请进来”、“走出去”的前提和基本。去年,学校彭希哲教授应邀为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撰写题为“中国人口变动的过去与未来的挑战”的综合评述;2011年,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和中文系陶寰教授合作研究14年的成果,在《科学》杂志发表,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语言学家充分肯定了该研究的突破性探索。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的传统优势,整合优质资源,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以及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出一批体现国际学术地位的标志性成果,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外籍师资育生态。将海外学者“请进来”,给予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相当程度的资金支持,培养出一批情感亲近、融合本土和国际学术眼光、具有极强学术能力的学者,不但有利于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而且对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学校不仅引进了哈佛大学的王德威、普林斯顿大学的艾尔曼等一批国际著名学者担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还全职招聘了8名非华裔外籍教师,遍布古文字、历史、国际关系、哲学、新闻、历史地理、管理等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改变了以往外籍教师只限于外文学科的局面。我校师资队伍由此出现结构性变化,形成了人才队伍国际化发展的良好生态。“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高端国际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积极吸纳国际优秀学者来校工作,鼓励引进学有专长的外籍专业教师,形成国内外共选、共育的人才孵化和培育机制。

  力作翻译扩影响。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地位愈发显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个人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学术。让原创性学术成果走出去,有利于消除因交流不足而产生的误解,重塑健康而全面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近年来,学校向海外输出了一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性学术著作和文化读物,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骆玉明的《简明中国文学史》、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樊树志的《国史概要》等等,分别以日文、韩文、英文以及中文繁体在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港台地区出版。同时我们将组织和推动学术论著的外译、外介,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学术界,促进学术精品的海外推广,让更多的优秀成果走向世界,向世人展示中国学术的魅力。

  中山大学

发挥港澳地区国际化优势 推动中华学术“走出去”

  多年来,中山大学积极发挥地处珠三角、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强与港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深层次科研合作,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的国际化优势,积极推动中华学术“走出去”。

  积极探索与港澳高校共建研究机构

  港澳高校与欧美等地世界一流大学有着紧密的学术联系,已构建起良好的国际学术联系网络。近年来,学校通过重点研究基地与港澳高校共建合作机构,实现重点研究基地在港澳地区的延伸,借助港澳高校的国际学术网络,积极增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在海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重点研究基地“走出去”、提升我国研究机构的国际影响、打造中华学术国际品牌积累了经验。

  2009年,学校和澳门理工学院共建澳门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博彩研究中心。中心依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管理,以学校港澳问题研究人员与澳门理工学院博彩研究人员为主要科研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合作研究;在澳门设立了“中山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招收内地博士后研究人员、澳门理工学院提供人员经费的合作机制,联合培养博彩研究人才;2011年,在澳门举行了博彩研究成果发布会,澳门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深度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学术和社会反响。2010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了延伸机构——“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聘请9位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麦吉尔大学等高校的国际知名学者担任中心学术委员,大力推动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大学以及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研究机构的深层次学术合作,目前已启动了与哈佛大学合作开展越南乡村社会研究、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举办东亚人类学论坛等。

  大力开展学科领域的整体性战略合作

  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与港澳高校合作机制,积极开拓合作研究领域,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共同培养研究生,逐步将两校教授间零散合作提升到学科领域整体合作,建立起合作发展长效机制。2008年,学校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两校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成立“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发展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两校合作发展委员会会议,不断推进与深化两校全方位合作,已在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建立了教师互派、短期研究生交流、研究生共同培养、联合申请项目和发表成果等合作机制。还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在中文、经济、管理、旅游、外语等学科领域建立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共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积极推动与港澳高校科研项目的深层次合作,鼓励教师开展港澳合作项目。近年来,学校获得哲学社会科学港澳合作项目40多项,经费超千万元。2009年,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申报“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课题,获得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第五轮“卓越学科领域计划”资助立项。这是该计划资助的第一个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也是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合作的最高层次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年年底,项目通过了由国际同行权威组成的专家组的中期检查,被认为已居于国际学术前沿,其前期成果在美国亚洲学会年会上组织了两个专题组报告,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2011年初,学校将港澳研究领域拓展至南中国海研究领域,启动“环南中国海研究计划”,成立了“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与港澳地区高校合作,共同针对环南中国海地区的海岛主权、海疆争议、海洋经济、区域社会文化与经济合作、区域国际问题等,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对策性研究。最近,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港澳台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为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和展示平台

  近年来,学校积极与港澳高校及其政府部门联合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参与,打造学术交流的高层次平台,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学校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与澳门行政暨公职局、澳门大学、澳门基金会在澳门举办的两年一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已成为海内外公共管理领域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每年合作主办的“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华南研究年会”,已成为历史人类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平台;法学院与香港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分别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书,将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作为合作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港澳地区信息数据和出版资源非常丰富,有利于推进内地基础资料文献和数据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创办有国际学术影响的数据中心和专业学术期刊,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学校与澳门利氏学社、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建设“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致力于西学东渐的文献编译、研究与出版工作,打造中国西学东渐历史与理论的文献中心和研究中心。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在香港发行的《历史人类学学刊》已成为海内外历史人类学研究领域著名的学术期刊,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图书馆和公藏机构已长期订阅该期刊;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创办并由Elesvier出版的《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作为全国首本全英文会计学术期刊,将推动中国会计学国际化研究。

  我们将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发挥港澳地区的国际化优势,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合作,在高起点上共同推进中华学术走向世界。

上一篇:环球快报     下一篇:浙江扩大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