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6-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图书 ACM程序设计大赛比赛现场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全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囊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三大奖”的地方高校

  2001-2011年科技论文总被引用次数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

  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第二批实施高校

  福州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有福之州”——福州。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建校50多年来,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福州大学,为福州大学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更强大的动力。

  办学条件日益完善 科研实力愈发雄厚

  今天的福州大学拥有旗山、怡山、铜盘、厦门工艺美院等多个校区,占地5000余亩。图书馆藏书近223万册,数字资源量64800GB,电子图书126万册,网上教学课程数421种。学校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福州主节点,校园网已初步建成一个全校范围内高速畅通的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办学主体位于福州地区大学城旗山校区,随着“福州大学旗山校区滨水景观改造工程”的开展,旗山校区将被建设成为校内有山、山边有河、河畔有楼、楼旁有林的山水园林校园,风景优美,四季花开,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福州大学还是福州地区首个为学生宿舍全部安装空调的高校,并按每生不低于100元的标准设立了学生伙食价格平抑基金,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位于旗山校区的集科学研究、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闽台合作交流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也正全面展开。

  福州大学设有19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至诚学院、阳光学院2个独立学院,教职工3088人,专任教师189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院士3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科技三大奖获得者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含讲座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等。2个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团队入选“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学校现有48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十一五”以来,科研资助经费接近8.3亿元,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是为数不多的囊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三大奖”的地方高校。学术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据ESI数据显示,福州大学在2001—2011年间科技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已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

  福州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近50000人,其中普通本一批学生230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7800余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可招收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近20万人,先后培养出4名两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

  学校现有72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3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电气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22个工程领域)。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成效显著

  福州大学是以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为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带动全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施“理工结合、文理渗透、个性化分流培养”的培养方案,取得显著的成绩: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获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6项,其中:国家实验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并成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第二批实施高校,90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获得福建省质量工程项目97项,其中:省级实验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项;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精品课程53门;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98项。有7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学校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学校,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预就业模式”和“紫金模式”等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预就业模式”就是由学校、学生和企业等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三方协议”,初步确定学生就业意向,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产学合作,使专业教学、实践训练同职业训练和就业紧密结合形成“链环”。2009年,“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目前,“预就业”培养模式已经从工程技术学科扩展到人文社会学科,在全校有近半数学院参与该模式的实践。“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果”的“紫金模式”为海西建设培养大批资源勘察和采矿工程等急需人才,是福州大学在“预就业”模式后又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2011年紫金矿业学院首届71名毕业生全部确定工作或继续深造,实现了全部就业,引起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注重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福州大学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2012年第3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中,福州大学代表队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全球第18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大陆高校晋级全球总决赛的16支队伍中,福州大学与国内著名的“985”高校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并列排名第4。这是福州大学第四次晋级ACM-ICPC全球总决赛,也是福建省晋级本届全球总决赛的唯一高校。此外,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连续四届均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两次获得全国总冠军,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中获特等奖。“十一五”以来,福州大学学生积极参加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各种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校级“高等数学竞赛”、“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计算机绘图”竞赛等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多彩的舞台。2006年以来,福州大学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国际级奖项50项,国家级奖项758项,省级奖项1614项,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全面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实现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有机融合,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校层面上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创业设计实践”等课程;开展“闽台创业培训圆梦工程”,邀请台湾创业培训师资为学生提供侧重实战的创业培训;引进YBC、SIYB创业培训项目;开辟1050平方米的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和3个校外创业孵化基地,设立“福州大学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奖励基金”(2000万元)、“福州大学新楚大学生创业基金”(1000万元)等支持学子创新创业;举办创业论坛、“创业之星”评选、金点子创意大赛、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等活动,大学生社团KAB创业俱乐部2009年和2010年分别荣获“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和“全国优秀KAB创业俱乐部”荣誉称号,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创新、实践和创业为特征的“创业型”校园文化。

  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广泛 政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

  学校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台湾地区19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中西文化交流,建有国内首个西方文献典籍中心---“西观藏书楼”,成立了国际汉学研究院;先后与美、英、德、法、俄、日、韩等国家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学校已成为福建省与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科教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此外,学校还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公安厅、中海创集团和新大陆集团等单位相继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政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校院协同、校企协同不断推进。

  五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今天的福州大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昂扬的姿态全力向学校既定的战略目标阔步迈进:努力建成一所初具创业型大学办学特征,具有较强学科相对优势,体现教学研究型办学特色和开放式办学格局的我国东南强校,为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