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要走在行业发展前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6-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张以瑾

  “物流不就是搬运货物嘛,人人都能干的活!”——尽管很多人都享受过物流这种现代服务,但对物流业的认识一点也不“现代”。不过,连续3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现代物流技能比赛正在改变着人们对物流业的看法。

  今年的物流技能比赛有何新看点?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如何?职业院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应该注重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职组现代物流技能比赛专家组组长、北京物资学院教授崔介何。

  比赛操作更贴近企业实际

  “今年物流技能大赛的最大特点是贴近企业。”连续两年担任该赛项专家组组长的崔介何认为,今年大赛的看点是物流中心团体赛的内容和标准都有不少调整,使得操作程序更加全面,和物流企业基本一致。

  在比赛内容方面,今年新增了“拣选”和“盘点”等环节,侧重考查参赛团队的协调与合作能力。在比赛评价方面,今年更强调安全规范,这既是今年比赛的指导思想,也是调整后的评分标准。“第一是安全,第二是质量,第三是速度。”崔介何说,过去只强调速度,但忽视了企业的操作实际,结果出现了部分选手为了追求速度而不顾操作安全和工作质量的现象。从长远看,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物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追求。

  除了技能性要求,今年还重点考查物流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要点。所有参赛者都要参加包含400道判断题和选择题的上机考试,“笔试内容事先公布,不是为了考学生不会什么,而是看他们会了什么。”

  由于越来越贴近企业实际,物流技能比赛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欢迎。崔介何告诉记者,去年比赛期间就有物流企业现场签约,甚至出现几家企业争抢优秀选手的现象,今年的比赛同样吸引了物流企业的关注。

  物流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20世纪80年代初,崔介何就开始关注物流业。在他看来,国内物流业曾长期停留在“搬完了放,放完了再搬走”的水平,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年少不读书,长大跑运输”是人们对物流的普遍认识。

  不过,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现代物流不再等同于简单的货物搬运,物流从业者也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在物流的整个操作层面,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比如,现在货物进出仓库一般都要使用电子标签,还要用到手持电脑终端等信息化设备,因此要求从业人员要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否则根本无法适应这个行业的发展。

  据崔介何介绍,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充分考虑到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在内容设置、设备使用、技术运用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不断更新,以引领物流职业教育能够走在物流业发展的前沿。今年,两家物流企业还在赛场建立了物流体验区,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让参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大赛专家组组长,崔介何甚至想让参赛选手和企业优秀员工有机会也较量一下。尽管只是设想,但他颇有把握地认为,参赛选手的技术运用能力不会比物流企业的优秀员工差多少,至少是中等以上水平。

  物流职教要注重人才培养层次

  国内物流尚属于“朝阳产业”,崔介何表达这种观点时,并不仅仅是出于对物流业的偏爱。

  相关调查显示,全国目前有超过70万家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三四千万从业人员。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内现有410所大学、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物流教育体系,是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

  然而,在物流从业人员众多、物流教育规模庞大的同时,仍存在物流人才欠缺的问题。崔介何建议,当前物流职业教育要注重区分人才培养层次,中职、高职、本科各自培养什么人才,都要有明确的定位,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就物流中职教育而言,在培养通用型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行业的不同需求,培养复合型、个性化的物流人才。”崔介何认为,当前的物流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负责仓储和货物流通的一般性员工,很少能够进行物流的决策、规划,而懂得物流信息化操作的员工更少。因此,职业学校可以在物流信息化教育方面多下工夫,使得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

  崔介何告诉记者,物流技能大赛创造了一个全国性的交流平台,打破了物流院校与物流企业及物流院校之间相互“不通气”的局面,逐步引领物流职业教育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提升物流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上一篇:筚路褴褛 十载弦歌     下一篇:现场制作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