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大学生摆弄婴儿取乐引公愤
□事件回放
近日,一则“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开来。两张单手捏持襁褓中的新生儿,任其耷拉着脑袋处于危险姿势的照片,加上博文“哈哈哈!笑死我了,居然会装死也!”充满侮辱戏谑,引发舆论哗然。6月3日,浙江中医药大学向社会通报事件基本情况,对该校护理学院2008级学生肖诗雨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6月4日晚,肖某实习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其网站首页发布公告对此事道歉。
■本报记者 杨咏梅 朱振岳
□记者追踪
职业道德教育实效堪忧
“办学53年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事件,我们感到非常痛心!”6月4日下午,记者拨通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文秀的电话,他语气沉重地说,学校已调查认定该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违反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和禁止携带手机进入病房的规定,擅自用手机拍摄摆弄新生儿的照片并上传到微博,同时发布违反职业道德的言论。该学生于6月2日晚公开道歉,表示“自责和内疚”,希望社会原谅自己“幼稚的行为”。学校已责令其停止实习,并将根据校纪校规对该学生作出相应处理。
黄文秀说,学校一向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每年都举行非常庄重的护生授帽仪式。“微博事件虽然是个案,但也暴露出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效不足,下一步,我们决定在全校范围开展‘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白衣天使’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在同班同学徐江斌眼中,23岁的肖某是个大大咧咧的简单女孩,和大家相处融洽,“蛮有爱心的”,没想到她会做出这么无聊荒诞的事。徐江斌说他们在“护理学导论”中专门学过“护理伦理学”的相关内容,还记得老师特别讲到护士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就是要按良心做事,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课上还有“角色演出”环节,让学生尝试换位思考和体验。
作为同龄人,浙江海洋学院A09护理班学生杜超群闻知此事深感震惊,她说,护理工作是很严谨的,要求很高,容不得有丝毫马虎,肖某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都太轻浮随意了,实在不应该。即将到浙一医院实习的杜超群此前已接受了医院的上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礼仪、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
徐江斌说,学校每年5月12日都举行一次护生授帽仪式,他们参加过三次了。她希望肖某能吸取教训,今后通过这件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才。
网友“杭州人”在发给儿子的短信中说,杭州这几天有两个人全国闻名,最美司机吴斌感动了全国人民,“虐婴”大学生激怒了全国人民。“杭州人”认为,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比职业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到了大学再来做就晚了。学校教育不能承担无限责任,家庭、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引起反思,都有责任。
“这个大学生已经23岁了,新生儿生命这么柔弱,她完全没想到这样做的可怕后果吗?她从小接受的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孩子只要有好分数、能考上大学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吗?当老师的应该反躬自问,你仅仅给孩子知识教育就够了吗?这种违反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的行为怎么可以肆无忌惮?接收实习生的医院在诊疗和护理等环节上没有责任吗?”北京的一位家长洋洋妈妈用“出离愤怒、不忍再看”形容自己的心情,一连串的问号流露出一个母亲的焦虑。
肖某的班主任肖老师说自己平时不太关注微博,事情出了一段时间才知道。气愤和震惊之余,肖老师注意到肖某的微博发布出来一个多月了,但她的微博圈好友们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醒她这样做不对。后来她随机问了几个身边的大学生:“如果当初你看到她的微博你会提醒她吗?”几乎没有肯定的答案,只有个别人很迟疑地说“可能会吧”,这让肖老师感到非常意外。
“应该说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的大道理她都是懂的,学校对实习的每一项操作也都有严格的流程要求。她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护理伦理道德,也应该引起我们对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的反思,如何引导现在的年轻人尊重生命、善待他人,是一个更大的教育课题。”肖老师说。
别让冷漠蔓延成为“社会病”
“这让我想起了刘海洋泼熊事件,高度类似,都是不拿生命当生命,暴露出的是一种无知、无聊、无畏、无良的不健康心态!”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位心理老师初晴说她对这件事“既感到震惊,又不觉得意外”,“这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中缺失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而学校又过于注重知识教育的必然后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认为,这个孩子的病态行为是个别事件,但值得关注的是同龄人群的反应。“她的好友们没有人提醒她,首先曝光它的是一位年轻母亲,无法忍受其‘言语轻佻,行为恶劣’,说自己宁可‘冒着被报复’的可能也要公之于众。指责不当行为却担心被报复,就说明冷漠这种‘社会病’已经到了可怕的程度。本来老鼠过街应该人人喊打,如果老鼠过街人人都躲着老鼠,这个社会就病了。”周孝正强调,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每个公民健康积极的心态,任由自私冷漠蔓延,“社会病”就会变成“病社会”,这是更值得警醒的。
初晴老师说,传统道德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是一种人之常情,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是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作为一个成年人,肖某把自己的“好玩”建立在新生婴儿的痛苦和危险之上,和当初刘海洋“硫酸泼熊为了看看熊的反应”如出一辙,都折射出我们的生命教育是一个盲区。缺乏常识,轻忽生命,引起公愤还说自己错在“幼稚”……这些都反映了一种拒绝长大、拒绝成熟、拒绝责任的意识,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反思。
□专家点评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翟小梅:
尊重生命应贯穿教育始终
医学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专业,要求严格的自省自律、专业准入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以保持专业的诚信。而支撑和引导专业实现高品质社会服务功能的是伦理法则,是对患者的同情心。中外著名医学家都强调“对病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是每一个医生的灵魂”,“医学的专业精神是一种道德承诺”。
医本仁术,无知无良实习护士的行为,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是非观念都不具备,令医学界愤慨,令全社会愤慨!医学界对此不会保持沉默!没有同情心的人,没有爱心的人是无法胜任医务工作的,应该被医学共同体唾弃和放逐。
所有的医科大学都会专门设置有关护理伦理、护理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实习前后均有医德医风的教育、检查和考核。如果这一切都做到了,但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下,学生在十几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只是专业知识,考试不难及格,内心深处却很难建立起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
心中有人,尊重生命,不仅是医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公民做人的底线。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生命伦理学等人文学科在课程设置中被边缘化、被贬抑,家庭教育中又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忽略对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培养,这件事对全社会都是一记警钟。希望此案例能够唤醒全社会关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应该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