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见题不生”为“见题不怵”
■谢维和
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关系到教育本身的责任与功能,还与现代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等相关。
我认为,减负的问题,也是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教育观念更新,以及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任务。其中,“见题不生”的复习观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所谓“见题不生”,指的是某些学校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参加考试时的一个不成文的标准,即努力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题型都见过、做过,以至于能够非常熟练地完成各种试题。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负担能不重吗?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见题不生”反映了某些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各种考试,并且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尽可能地多做各种习题与试卷,争取在复习中做到“不留死角,不存盲区”,有些教师的确废寝忘食,不惜余力地搜集各种试卷与习题给学生做,甚至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显然,这样的做法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考试分数,但这样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也是事实。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教师和学生见识过多少试题,也无法企及命题人员的智慧与“创新”,由此便形成了一种复习与命题之间类似于“捉迷藏”似的恶性循环,进而也进一步加重了学生与教师的负担。
如果在过去,我们的教师需要的是尽可能想办法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占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包括试卷与试题等;那么,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与拓展越来越快,知识积累与总量越来越多,知识的发展与现状对教育的挑战已经从如何去获得更多的知识,转变为如何去选择适当与必要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浩如烟海的知识,包括提高对各种教案和习题集进行鉴别和选择的能力,那么,这种非选择的“一网打尽”,只会让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
客观地说,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仍然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的观点是,尽管知识与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同等重要,而且,对于不同的学生和教育形态,知识与能力也各有其独特的价值,但随着知识总量的海量扩充,以及发展更新的速度与频率越来越快,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能力发展与培养的问题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这种对能力的重视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识。如果仅仅将单纯知识的传授看成是人才培养中更加主要的任务,势必使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而且也势必影响教育的质量。
如果可能,我建议将“见题不生”的复习观改为“见题不怵”的复习观。“不怵”指的是通过比较科学的训练,学生具有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加系统与结构化的知识结构,由此获得和掌握能够将自己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进行合理迁移的能力,以至于在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时,能够系统地应用自己的基础性能力,对各种试题进行逻辑的转换与还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命题人员的任何“创新”也都能够应对自如了。我相信,这种教育思想与观念的调整,也一定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作者为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