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生站上同一起跑线
■本报记者 高毅哲 蔡继乐 高耀彬
运城地处山西省南部,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千古名篇《劝学》在此写就;隋末大儒王通于此讲学;清代学者李毓秀写就的《弟子规》,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小学引入校园,作为儿童的国学启蒙读物。
然而,作为山西的农业大市,运城农村学校占了全市中小学的87%,农村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与很多农业大市一样,运城也曾有过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存在巨大差距的历史。如何发展农村教育?如何拓宽农村学生的出路?如何让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本报“神州行”采访组走进运城农村学校,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
记者来到运城市绛县陈村镇陈村小学时,正赶上四年级的学生们在学习古诗。教室里多媒体屏幕上,正以动画片的形式播放着杜甫的诗词短片,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完全沉浸在杜甫诗词的世界中。
陈村小学的教学楼只有两层,全校有教师16名、学生241名。但就是这么一所农村小学,却成为远近闻名的信息化建设特色校。学校设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所有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真正走进了教室,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教育上,我们的学生完全不输城市孩子!”陈村小学的校长侯瑞琴自豪地说。
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以农村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是运城市打造教育公平的途径之一。运城市每年都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奖励和补贴,并建起了运城远程教育中心网络,同时整合全市名师资源,建起了50所名校资源开发基地,组建了千名名师队伍,初步形成了全市共享的教育资源库。如今,运城1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校校通”,2268所学校接通互联网,达到了“高中生10人、初中生15人、小学生20人一台计算机”的标准。
信息化建设只是运城市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运城投资16.9亿元,改造危房205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646所。在改造校舍的同时,运城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每所标准化学校均达到“八有”:宿舍、餐厅、图书阅览室、文体电教室、信息技术设备、洗浴房、理发室、医疗室等一应俱全。
垣曲县蒲掌乡蒲掌示范小学离县城有56公里,是垣曲县最偏远的农村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放学后,都能洗上一个免费的热水澡。在学校崭新的浴室房顶,排着一列太阳能热水器。这让村民们非常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寄宿。教师王荣荣说:“自从学校面貌发生大变化之后,以往去县城上学的孩子开始回流了,这让我们也充满了干劲。”
城市教师也能在农村扎下根
在推进城乡学校硬件设施一体化的同时,运城市建立了城乡师资交流制度,硬件软件一齐抓,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下转第二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