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好教师流动“导流渠”
■本报记者 柯进 万玉凤 黄兴国 程墨
过去,湖北省仙桃市教育局局长彭中才最害怕听到手机铃声,不愿接通过各种关系托他办理农村教师进城,或者城区教师校际调动的电话。彭中才非常清楚,这样做最终会使择校热持续“高烧”。为此,只要暑假临近,他就会关掉手机或临时换号。
不过,自2010年暑假起,彭中才不再惧怕听到手机铃声了。这种变化的背后,得益于仙桃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挖好“导流渠”、系统推进师资管理体制创新的一系列举措。
变“学校人”为“学区人”
学区制打破教师校籍管理
仙桃市沔城镇回民中学英语教师王莲,现在有两个身份——回民中学初一年级英语教师、回民一小三年级英语教师,但她不属于任教的其中任何一所学校,只属于沔城学区。
当采访组见到王莲的那天,她刚从回民一小上完英语课回到学区,正忙着给回民中学初一学生准备第二天的教案。这在几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2万多人口的沔城镇,是仙桃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也是该市最小的镇。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后,全镇只有沔城镇回民中学、回民一小和回民二小3所学校。学生留不住、教师流不动的问题较为突出,不仅每年沔城镇有四五位教师流失进城工作,而且小学因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科目无法开设,许多学生转走,沔城镇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长期以来,仙桃教育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存在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师资配备不均衡、薄弱学校教师调往好学校等结构性矛盾。”彭中才说,“我们需要转变原有思路,把工作重心从学校硬件建设转向管理体制创新,在优化教师结构、均衡教师配置上下工夫,为广大教师在系统内流动挖好‘导流渠’,使整个教师队伍流动起来。”
2009年7月,沔城镇将镇中心学校与回民中学合并,统一财务核算,成立学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学区制管理模式。
“我们对全镇154名教师实行无校籍化管理,3所学校实现了教师统一调配、统一考核、统一教学活动、统一课程开设、统一设施配套、统一福利待遇,教师真正实现了从过去的‘学校人’向‘学区人’的转变。”沔城镇学区负责人蒋海堂说,“如今,教师流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回民二小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刘先生说,前几年,看到镇里的小学好老师先后调进城,“我一直想把孩子转到城里学校读书,但这几年镇里实施学区制后,家门口的学校有了不少好老师,我干脆放弃了让孩子进城读书的念头”。
(下转第四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