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优质均衡的发展新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刘华蓉

  小学体育教师付英杰,每周都要去另一所小学和初中教篮球;从河南老家随父母来大连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亮亮,穿上了新校服,却没有花一分钱……这些事都发生在大连市西岗区。

  如今,西岗已经成为大连市基础教育发展最好的地区,也是辽宁省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基础教育强区,优质学校不断涌现,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现象基本消除;孩子们课外不用上各种培训班,人人在校得到免费培养各种特长和爱好。

  好政策催生“麻雀”变“凤凰”的跨越式发展

  西岗是大连市中心城区,也是旧城区,共有小学21所、中学1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万人。2007年前,无论是学校管理、特色还是质量,西岗区都是大连市城区最差的。尽管高分通过了双高普九验收,但10所中学中考成绩差距一度达到100多分,区域教育均衡化程度较低,择校、负担过重等问题比较突出。

  如今在西岗区,老百姓基本不择校,就近入学已成常态。大连第一个花园式小区——长春花园小区的孩子以前都要“绕着走”,不上小区门口的长春路小学,出去择校,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就近入学了。校长宋慧娴说:“学校每项活动都在居民眼皮子底下,你不真变,他根本就不会来。”

  5年巨变的根源在哪里?西岗区教育局局长李生滨最有感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切实优先发展教育,舍得给政策,更舍得投入——是区委、区政府的好政策带来了教育局巨变!”

  党委和政府怎么做成为区域教育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因素。西岗区提出,要让学生精神面貌不一样,向师生提供免费校服、免费开设多种艺体课程。两个免费,前者让人“精神”了,后者让校园“精神”了。

  在深层次上,西岗区的做法首先是保资源。同国内很多地方一样,西岗也面临中小学生源减少的现实。但西岗区委、区政府提出,生源减少,教育资源特别是校舍之类难以再生资源不能减少,教育投入力度不能降低。近年来,该区教育投入每年都超过区级财政支出的20%,增幅大大超过经济增速。其中,2011年投入教育经费4.2亿元。去年、前年,西岗区政府预算未花完的结余,全部拨给了教育

  西岗为教育发展设立了不少专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社区教育、办学设施、校舍维修改造、小班化教育等,拨付专门经费2.3亿多元,其中教师年培训专项经费1000万元,人均达5500元以上,小班化教育专项经费1000万元,班均经费1.5万元。

  西岗区委、区政府的另一个做法是定战略、定目标,要求教育部门必须建立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不断创新的管理策略。

  西岗区确定的战略是分阶段解决问题:2007年全区启动小班化教育,这一延续至今的举措解决了全区教育初步均衡的问题;2009年启动创建全省首家基础教育强区——基本解决了较高水平均衡的问题;2012年启动教育现代化,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充足的经费、各种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教师培训、规范管理流程、项目管理、放权激活……成为西岗教育发展的强大后援支撑,保证了分阶段目标的实现。

  2012年,西岗区已建成以9所名优校为代表的老优质学校群和以13所学校为整体的新优质学校群。区域内学校的差异性特色扩展为品牌优势,5年实现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片区+校群”改变义务教育基本生态

  西岗区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办法是不断想新招。

  当地人告诉记者:大同小学“原来就是一个特别差的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最多20来个孩子。两栋楼房空荡荡的,空出来的房间,经常被别的学校借来周转。2008年,西岗区对大同小学进行小班化改造,“当年就成为市民想择的热门校”。记者到此采访时,正值小学招生,大同小学120个指标很快就招满。

  西岗区推进优质均衡走的第一步正是在全区实行小班化。小班化不是西岗独创,但在区域内有充分的教育资源保障全部实现小班化的并不多。 (下转第七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