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代农业科技 走出“橱窗”走近农民
■本报记者 高 靓 通 讯 员 刘赟强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通州区贾后疃村,发现这里看似普通的农田暗含玄机:日光温室、无土栽培、黄瓜自动采摘机器人、蔬菜自动嫁接机,这一切就像一座农业技术展览馆。村民老刘感慨地说:“跟着张教授干,我们见识了什么叫现代农业科技。”
张教授名叫张天柱,是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创办人之一。短短4年,这个农业科技园已集聚了上百项农业新技术,成为农业先进理念、模式和技术的展示和输出平台。
“顶天立地”是中国农大的一贯方针。“顶天”就是在基础研究方面不断有好的、新的发现,在国际上建立有影响的基础研究领地;“立地”就是立足中国农业现状,把科研成果向农民推广,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张天柱把自己的职责定位在“立地”上。
“拿水培技术来说,原理很简单,把搭建作物容器的技术和水肥配方一组合,就实现了。可是,如果搞设施的和搞肥料的各干各的,农民都无法掌握,热情也就不高。”张天柱意识到,要想真正服务农村,不仅要实现从知识到技术的跨越,还要把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涉及的各项技术集成打包,提供系统解决方案。2008年,带着为学校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的任务,张天柱与通州区政府合作,创建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
要做技术集成,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不够。张天柱发动学校其他教授,通过免费提供实验场所,吸引他们来园区搞科研,共同集成科技成果。如今,果树、园艺、农业机械设施、土壤肥料等学科都能在这里觅得踪影,不少学生在此实习,园区几乎成了微缩版的“小农大”。 (下转第六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缓解“入园难”
下一篇:今日看点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