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研创新竞争实力
近期,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布了《2017—2022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投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竞争实力。
直面理工与科研困境
以色列现有高等院校63所,其中7所研究型大学承担了以色列全部的基础研究,拥有全国80%以上的应用技术专利。以色列高校在校生约29万人,年均毕业生9万人,但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足1/3。
有数据显示,以色列高中毕业生的科学和数学成绩持续降低,2015年参加高考的高中生通过数学5级的不足20%。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中以色列学生的科学和数学成绩都排在第41名。同时,研究型大学电子工程、化工等理工类学生报名人数也持续走低。
近年来,以色列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年收入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以上,但从业人员只有7万多人,其中工程师2万多人。2013年以来,以色列高新技术企业设计和开发人员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微软、谷歌等研发中心出现招工困难,人力资源成本持续增加。内塔尼亚胡政府不得不实施“卓越计划”(“I-CORE”),投资150亿谢科尔(约合人民币255亿元),面向全球引进国外人才。
促进高等教育科研建设
规划从七个方面入手,全方位促进以色列高等教育的科研建设。
加强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卓越创新。规划认为,目前以色列学术界大多数研究人员的研究数据(平均70%到80%)没有实际用途。虽然很多发明者合作开发的研究方法对其他研究人员很有意义,但大部分实验室研究人员与其他人没有实现访问交流。因此,建立一个发达的基础设施体系将能显著降低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本,同时缩短学科研究时间。
为此,以色列未来5年计划增加高校科研创新预算20亿谢克尔(约合人民币34亿元),主要支持各高校开展世界一流的竞争性高端科学研究,增加国家科学基金和国际科研基金,其中包括生命科学(个性化医疗)、物理学(量子)、化学(新物质)、社会和精神领域。此外,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色列还将大力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大数据的专业人才培训。
强化高校创新教学,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以色列计划投入1.2亿谢克尔(约合人民币2.04亿元),主要用于资助提供高水平在线课程,创造学生数字化时代挑战性学习的体验。投入数百万谢克尔加强创业创新实验室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经历,让学生在接受校园教育的同时能够密切接触社会和校外机构,开发创新创业的新思路。此外,以色列还将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的计划。
完善国际高等教育体系,扩大接收高层次国际留学生规模。以色列增加4.5亿谢克尔(约合人民币7.65亿元)预算用来吸引国际学生,包括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和拥有先进教学经验的国际人才,目标是从目前约1.2万名国际学生(包括全学期和短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和博士后),提高到约2.5万名,5年内重点引进双学位博士后和短期学者。到2022年,以色列硕士生的数量将从现在的1600人增加至约3000人,主要目标群体是来自北美和远东地区的优秀学生,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将从800人增加至1000人,博士后从1000人增加至2000人以上。此外,短期留学(例如暑期课程或其他交流项目)的学生人数将从每年约5000人增加至每年约1.5万人。
服务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扩大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师生规模。以色列计划增加14亿谢克尔(约合人民币23.8亿元)的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投入,其中至少50%用于鼓励更多学生选择学习电子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等专业。作为新计划的一部分,就业教育与指导的投资也将增加一倍以上。
促进民族融合,强化正统犹太文化教育。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大约有175万,占以色列人口的20.7%。鼓励以色列阿拉伯人不断融入以色列社会,参与高等教育体系,缩小阿以民族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差距,促进社会稳定,是此次规划的重点之一。规划指出,到2022年以色列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由现在占高等教育所有学生的14%增至17%。
促进移民高教融合,提高女性学术地位。规划还将制定面向埃塞俄比亚移民的奖学金计划,并投资改善女性的社会、文化和技能地位。
促进中以教育交流合作
以色列高教发展规划突出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也为中以两国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2014年中以联合创新机制建立以来,“7+7”高校合作成为创新联委会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2015年以色列理工学院与中国汕头大学合作举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色列海法大学与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办技术研究院,在大数据、生物制药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和技术转让。2016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与中国深圳大学签署合作开办研究生院的协议,将在生物技术、环保、电子工程等领域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合作研究。“7+7”合作机制是个开放的合作框架,以色列5年发展规划将鼓励更多的以色列高校参与对华合作,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技术转移方面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目前,中国在以色列的各类留学人员1000多人,学历生中硕士以上占60%,获以方奖学金的博士、博士后200多人,主要分布在电子工程、自动化、地理模拟、光纤、材料工程、农业、污水处理等专业和领域。2015年,以色列各类在华留学人员200多人。根据规划内容,中以高校之间的学生交流与留学项目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科研合作,中以高校和企业正在稳步推进。2015年,以色列理工学院牵头组织30多家水处理公司参与中国广东江河污染治理,吸引20多名留学人员回国参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与中国清华大学合作开办纳米技术研究中心,筛选出30多个合作研究项目。2016年,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与中国吉林大学合作开展适合东北地区地质状况的页岩油开发技术研究,已进入实用阶段。未来5年,中国高校可以继续参与以色列高校科研创新和技术转移与孵化,合作建设高新技术实验室,促进两国在科研领域迈出更大步伐。(作者:姜言东,单位: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教育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