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安:牵手孩子,储备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个人小传

    郭长安,1991年毕业于山西省太谷师范学校,1998年至2014年先后任多所学校校长,现任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

    成长之最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教育著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著)

    办学管理中最有成就感的事:通过坚持“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打造了一批素质好、积极性高、团结有力、充满幸福感的青年教师队伍,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也明显得到提升。

    学校发展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仍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对于教育界来说,“幸福教育”这个词并不新鲜,但由于幸福教育本身概念宽泛且无固定的模式,不少学校自成一体。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以下简称晋中高师附校)校长郭长安探索“幸福教育”理念多年,也曾见过其他学校推行“幸福教育”做法,但他却不愿意做“拿来主义”者,而是另辟蹊径,将自己20多年教育生涯中对教育的体悟糅在了“幸福教育”理念中,通过文化建设这支笔,绘制出了具有晋中高师附校底色的学校蓝图。

    一封邮件,打开幸福教育的思维“盒子”

    晋中高师附校地处晋中北部新城,靠近山西高校园区,2012年9月作为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投入使用。2014年,已有多年校长工作经验的郭长安来到这所新校。新校人文积淀不足,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分享,且特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教育使命,使得学校的社会关注度极高,这些情况一一摆在郭长安面前,要想办好这所新学校,他就必须一一跨过这些“障碍栏”。

    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郭长安已经接触过太多的个案,对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等命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曾经有家长找到他,直言对学校并不抱多大期望,只要求有个地方看好孩子“不会变坏”,能顺利毕业就行——学校成了“托管所”;也有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很看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停地调班转校……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诉求,郭长安在与家长访谈时,也不断追问自己:学校教育的定位是什么?

    调研走访中,郭长安收到曾执教过的一名学生专程写来的邮件,感谢他曾经的教导,“最大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而是让我储备了今后拥抱幸福的基础和本能”。这封信给郭长安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回想过去的从教经历,从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农村中学校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等各个岗位的实践,他最终印证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学校教育是储备而不是兑现,特别是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一个人的发展奠定学习基础的过程、学识储备的过程。

    “只有做一个好校长才能办一所好学校。”郭长安认为,教育应当是以人的终生幸福为目的,在教育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这也是一种使命。它应当是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获得成功与幸福;也应当让学生接受磨难教育,这才能提高他们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生存能力,这也是储备幸福的具体体现。

    随着自己脑海中“教育幸福储备观”越来越清晰,郭长安开始把它运用到学校建设中去,将“为学生的一生储备幸福”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几年来,晋中高师附校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模式、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兴趣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实践,不断向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家庭培养优秀子女,为学生奠定幸福人生”的育人目标迈近。

    多样社团,为学生储备个性成长能量

    “六一”儿童节,晋中高师附校由100余名学生组成的管弦乐队的精彩演奏赢得阵阵掌声,和他们一同登上舞台的还有其他40多个社团,覆盖全校所有学生。让每一个花朵都幸福绽放,这是郭长安“幸福教育”的愿景。他介绍说,学校每天下午的活动时间,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就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对学校“幸福教育”蓝图构思的过程中,郭长安意识到,要实现帮助师生储备幸福的教育目标,需要文化、环境、制度、行为等各个层面的系统推进,但更核心的在于通过体系架构来激发师生内在向上的力量,做到细雨润物、花开有声。于是,他分别针对学校建设的精神层面、环境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提出了自己的构想:用精神文化引领学校的幸福内涵,用环境文化浓郁校园的幸福氛围,用制度文化保障师生的幸福发展,用行为文化丰厚师生的幸福素养,让幸福教育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历程。

    在这样的构想下,晋中高师附校“班班形成一个特色,生生拥有一个特长”,倡导和鼓励积极开发活动课程。学校目前已成立了书法、古筝、舞蹈、足球、绘画、机器人等40多个社团,涵盖了经典传统、科技创新和缤纷艺术等领域,不仅拓宽了学生享受幸福的资源,构建了品位高雅的幸福文化,更彰显了学校幸福教育特色品牌。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同行”是郭长安在晋中高师附校立下的又一个“规矩”。2012年以来,学校坚持每天20分钟的晨诵课。此外,晋中高师附校还自主编印了国学经典诵读系列读本,旨在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优秀文化的种子,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下厚实的精神底色。

    如今,晋中高师附校以“五环五学”学导型课堂模式构建为抓手,已初步形成“问题导学—独立自学—交流互学—点拨助学—检测悟学”为基本流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三类一体”课程构建为突破,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必修课程确保开齐开足的同时,开设必读课程,以国学经典诵读为重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社团活动课程化,整体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学校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日渐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初步彰显。

    两个法宝,助教师储备专业提升动力

    教师队伍同样是“幸福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郭长安始终相信:没有一个教师不愿意把工作做好,因此,他将“欣赏每一位教师、尊重每一位教师”确立为学校的工作准则。为成就敬业乐教的幸福教师,郭长安在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教学竞赛、论坛交流、名师演绎等系列活动,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提供助力。

    “温情师德”教育是郭长安培养幸福教师的一个重要法宝。通过“附校讲坛”的校本培训和“师徒结对”的引领,“温情师德”教育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更引领了教师的精神成长。“学校给我们请来了身边的、平凡岗位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教育工作者。他们对教育的解读不是那些高深的理论,飘渺的艺术,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最为朴实的人性芬芳,这也让原本并不轻松的教育,变得亲切自然,真实有趣。”这是晋中高师附校青年教师孙永昌参加在“温情师德”培训后写下的心得。近年来,晋中高师附校名师不断涌现:特级教师、山西省名师培养对象、全国赛课特等奖等。

    郭长安帮助教师成长的另一个重要法宝则是“师生共读”。晋中高师附校不仅为学生开展国学诵读,也要求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学专著,并为教师赠送书籍,培训教师学习精神、钻研精神、反思精神,使教师逐渐拥有厚重的语言表达、课堂引导、文本理解、学法渗透能力。“只有读书,才能让教师过上真正有品质的教育生活,厚积薄发才能算得上是一名优秀老师。”郭长安深信不疑。

    为让教师自觉成长,他还在教师队伍中倡导“无痕教研”,鼓励教师在上完课后趁热打铁,长则一两节课,短则十来分钟,与其他教师一起及时探讨课堂得失,进行“同伴互助式”教研。郭长安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当教师与学生有了共同的精神信仰与价值追求,当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提升自我成了全校学生共同的自觉行动,学生的幸福人生便不再遥远。

    在晋中高师附校的师生展台,有这样一段诗意的文字:“我不做辛勤的园丁,将你剪成千篇一律的模样;我不做前行的灯塔,将你指向唯一神圣的理想。我们之间,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牵手成长。”这或许正是“幸福教育”理念在晋中高师附校的真实写照。

    在办校过程中,郭长安对于教育的体悟也在不断深入。他认为,幸福从来不应局囿于一隅之地,“幸福教育”理念应当向更深、更远处辐射。早在2014年,郭长安促成学校与平遥县东良庄中心校的结对帮扶,学校以生为本的“五环五学”教学模式也在东梁庄中心校成功“嫁接”。欣喜之余,郭长安为自己定下了新目标,他要将晋中高师附校的幸福教育因子传递给更多的学校,生出带有各自特色的幸福教育之花。

    (本文由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培养基地提供)

上一篇:蔡林森:行走在求真的路上     下一篇:校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