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聆听中守护儿童天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个人小传

    陈福,小学正高级职称。2005年至2007年,任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党委书记。2007年至2015年,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担任校长。2016年1月始,任吉林市吉化第一实验小学校长。

    成长之最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教育著作:《爱的教育》(亚米契斯著)

    教育教学中最有成就的改革创新:在现代学校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顺应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出版《小学教育儿童化》等专著。

    学校改革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特别是职称制度的改革。

    年初时,陈福来到吉林市吉化第一实验小学,成为一名“新人”。从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调到这所新学校任校长,“对我而言,一切都是全新的”。已有多年校长工作经验的陈福对如何办好新学校充满了期待。

    回顾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的8年时间,陈福说自己也是一名学生,“办教育,要聆听孩子的话”。陈福在办学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从师生身上汲取智慧,围绕“顺应教育”这一命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他从教育的源头追寻“顺应教育”的基因,从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明确顺应教育目标,由此确定了学校教育顺应儿童天性实施的维度。

    何为顺应教育——

    从听孩子的话开始

    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陈福一直在求解一个问题:教育是什么?

    他发现,现代学校建设,从价值教育、和谐教育、开放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但孩子们的发展却缺乏后劲。思索之后,他找到了症结所在: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这也是他们的天性,但僵化的教育模式会禁锢他们的天性。这就像鸟儿在笼中,鸟妈妈教它飞翔。无论鸟妈妈讲解得如何专业、翼展该多长、振幅应多大、频率应多快,小鸟听得多认真、妈妈提问小鸟如何对答如流,放出鸟笼还是不会飞行。陈福认为,真正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学习过程中智慧的启迪、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良好的习惯。创造力也绝不单纯是培养起来的,是与好奇心相伴而生的。

    一个“小插曲”的发生,让陈福意识到孩子们的好奇心拥有巨大的能量。那是2008年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陈福的一名校长小助理兴致勃勃地来办公室找他,神秘地为他变了刘谦在春晚变的皮筋套魔术,并说自己是在网上魔术大揭秘中学到的。陈福看到,孩子脸上跳跃着在课堂上见不到的求知热情。

    这让陈福想起另外一件小事。“课间看到一个学生单腿跨上单杠,另一只脚蹬地,一口气转100多圈,我问这个孩子‘晕不晕’,她说‘不晕,还能转。’”陈福明白,对于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事物,每个人的兴趣度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对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是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已不单是封闭的学校,没有围墙、开放自由的网络与社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课堂。学校要适应学生发展,实施顺应学生天性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出彩。这与夸美纽斯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的观点不谋而合。

    于是,陈福在对学校办学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之后,提出了“顺应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为基本原则,以学生自我意识唤醒、自主能力发展、自信品格养成、自强精神树立为主要目标,以课程与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为平台,以教师教育自觉为关键,以学校文化管理为保障,努力建构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顺和文化打底——

    学生设计学校模样

    提出“顺应教育”理念后,陈福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总习惯性地先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

    一天,陈福收到了四年级学生李泽宇的邮件,希望学校能为学生建一个读书长廊。李泽宇对陈福说:“校长,咱们学校哪都好,就是没有室外读书长廊,读书气氛不好,咱们能不能建一个读书长廊呀?”陈福及时回复,并询问他长廊怎么建。“孩子很用心,提了很多好的想法。就连在读书长廊里修一座鲁迅先生手捧书本的雕像这样的细节,他都考虑到了。”不久后,学校实验教学楼东侧的杂货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具中华文化感的读书长廊,取名“朗润轩”,这让孩子们和家长都十分兴奋。

    在陈福看来,刻意为之的学校教育收效甚微,有时还会让学生反感,孩子们自发萌生阅读兴趣,学校顺势推动,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陈福十分重视通过文化将“顺应教育”的理念润泽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顺应学生成长需求,他开放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体验与实践的空间。如开辟种植园,由学生春种秋收,让城里的孩子亲历农作物的成长过程;校运动会请社区孩子组队参与,共享学校资源;共同参与式的开放阅读,使家长和孩子同台竞赛展示读书收获,享受阅读的快乐。

    实施“顺应教育”后,陈福发现教育契机往往就在一些教育活动中,作为校长的他所要做的就是去捕捉这些教育契机,机动灵活地开展教育活动。去年冬天第一场大雪过后,学生一到校便在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上课铃响了也全然不顾。见此情况,陈福当即决定:第一节课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玩雪。孩子们非常开心,满操场的喊声、笑声、追跑声不断,每个班都堆起了各具特色的雪人。第二节上课后语文课写玩雪、科学课研究雪、美术课画雪……真实的体验,写出和画出的都是真情实感,生动有趣。

    实施顺应教育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陈福每学期都会在学校组织开展红领巾大卖场活动,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书籍、玩具等集合到“市场”来换购和交易,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经营、学会了理财、学会了感恩。此外,他还设置了学校红领巾税务局,让获得收入的学生按比例纳税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从小培养了学生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学生还自己成立“雏鹰淘宝回收公司”,从公司经理到财会及收购销售岗位,均由学生自己竞聘上岗,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一个个小小的活动场地,就成了陈福为学生们创设的教育现场。而在活动中,学生提出的小建议又成为陈福推行“顺应教育”的出发点,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顺性课程多变——

    课堂和评价呵护个性

    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陈福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强健体魄、艺术修养、国际视野等五大素养的培养,围绕会感恩、会篮球、会乐器、会书法、会微机、会英语、会读书、会表达、会劳动、会创新的“十会”目标,建设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

    从“传承”“创新”两个学校教育的落脚点出发,陈福在校内开设了国学经典课程,筑牢学生的中国根;建设科技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师们看来,这位“满脸书卷气”的校长开设课程的胆子尤其大:当学校安全成为敏感话题时,陈福力排众议,把课堂设在校外,大量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陈福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时,建立了12个社会活动基地,设立了社会实践系列课程:走进工厂,了解现代企业技术与管理;走进乡村,体会“汗滴禾下土”的真正内涵;走进社区,感受现代科技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变化;走进自然,充分体现人与动物、自然的友好和谐;走进军营,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意识。到了六年级,有200多名学生在毕业前进京开展寻梦实践活动,开拓了视野,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

    这些活动敲定前,陈福和学校教师都会有分歧。“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益处,其实大家都知道,但2000来个孩子带出去,一旦有个磕碰,真不是小事情,可结果总是我们输了。”曾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任教的马昱回忆道。陈福知道教师和家长的顾虑:“有安全意识是对的,但不能为了不磕不碰就把孩子关在学校,孩子们的眼界决定心胸,把安全预案做好,老师们都负起责任来,相信孩子们,没问题。”最后的结果,也让教师们心服口服。

    除了在课程设计上费心思,陈福还着力调整了学校的评价制度,为学生建立不同的评价量度。在陈福看来,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评量内容,应该设不同标准,以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跳绳每分钟60个达标,但对只能跳20个的小胖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我们的体育老师说‘下次你能跳过30个,对于你个人来说就是达标’,一个月后果然通过了,学生非常高兴。”

    因人评价,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是陈福一直秉持的教育观,也是他“顺应教育”理念的体现。陈福说,教育者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育人,所以,顺应不是迁就,而是因势利导;顺应不是放纵,而是因材施教。

    “工作30余年,和小学教育打了一辈子交道,就想趁着自己还有精力和能力,为孩子们、为教育,再多做点儿事情。”来到吉化第一实验小学的陈福,将与他的“顺应教育”一起,再出发。

    (本文由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北京教育学院培养基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