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促变 蜀山课程迈进品质新时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1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每天起早贪黑,早自习、晚补课,总是有做不完的功课、背不完的书——这是人们对某些学校的普遍印象。但在蜀山区的多所初中,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中考科目并没有挤占其他学科,相反,学校还开起了排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装饰画等特色课程。

    更有亮点的是蜀山区属各小学,立足校情,各自谋划,开设适合儿童少年发展的统领性课程。“小脚丫课程”“灵性课程”“新生态课程”……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又不失品质的学校课程,打破了“千校一面,万人读一本书”的局面。

    11月13日—15日,主题为“推进课程深度变革,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首届中小学品质课程研讨会,在合肥市蜀山区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近90个市(县区)的1400余名课程专家、教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论道“品质课程”。会上,蜀山区教育体育部门分管领导就“区域教育全景式课程建设”进行主题报告,区内16所学校课程建设试点校通过主题报告、成果展示的方式,与同行分享经验、展示课程图景。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实施工作,着力构建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什么是课程?它从何而来,为谁服务?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本次研讨会上,区域整体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蜀山模式”,得到与会专家、同行的认可和赞赏,“重走”蜀山区新课改14年,探寻其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之路,答案自在其中。

    发展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5日上午,首届中小学品质课程研讨会的与会专家们刚走近合肥市稻香村小学,就听到了校园内传来的琅琅读书声,这是该校的沈晖老师在为四年级学生讲授经典诵读课《两小儿辩日》。

    这样的诵读场景,在稻香村小学早已常态化。2003年,稻香村小学成为“安徽省百所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学校”,借此机会,学校将“经典诵读”定为学校特色教育,并开发校本课程。每个年级每周设置两节经典诵读;每天早操前,1~6年级先轮诵《三字经》《弟子规》,再齐诵《少年中国说》。此外,学校还将诵读与体育、绘画、歌唱、舞蹈、演讲等相邻学科“嫁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地玩,快快乐乐地读经典、学经典、演绎经典。

    潜移默化中,稻香村小学学子个个张口成诵,文章中引经据典,言行举止也以谦谦君子为典范。而这次作为品质课程研讨会分会场,稻香村小学展示的小书虫俱乐部“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课程、翰墨书季“字形结构的解析”的毛笔写字课程、笔下生辉“草字头、竹字头”的硬笔书法课程等,无一不让现场专家称赞。

    稻香村小学与经典诵读“结缘”,并以此为主体,构建“醇香教育”、开设“稻香村课堂”的契机,正是缘于蜀山区启动的第八轮课程改革。

    从无到有,先行学校校本课程“亮”起来

    作为“科教文化区”,蜀山区的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安徽省前列,起着示范引领作用。早在2003年,蜀山区启动第八轮课程改革。

    令教育人振奋而又迷茫的是,这次改革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也不仅仅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波及整个教育领域的系统改革。

    新课改到底怎么改,开发什么样的校本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中提出的,“学校须立足本校现有条件”开发校本课程,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合肥市稻香村小学、合肥市乐农新村小学、合肥市五十中学等一批有基础、条件好、有意愿的中小学,开始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寻找优势项目,掀起了新课改的序幕。

    在无例可循,没有成熟经验“复制”的情况下,各学校做了大量探索。通过遴选亮点定特色、营造氛围树特色、创新思想展特色、夯实培训立特色、开展活动秀特色等途径,学校的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课程开始呈现。与此同时,各学校还通过自行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研讨,自主开设、开发了与学校特色紧密相关的校本教材。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兴趣,学校以学生兴趣为主导,成立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专人开展训练和活动,为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合肥市黄山路小学依托与军校为邻的特殊地理位置,充分挖掘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现有条件进行梳理整合,构建出一套符合时代需求又独具特色的“国防教育”校本课程。

    ……

    在区属各学校的不断努力下,蜀山区涌现出一批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丰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串珠成链,区域推广,课改驶入“快车道”

    课改十年,蜀山区教育体育部门对过往经验进行回顾、总结时发现,“一校一品”甚至“一校多品”固然能让学校亮点纷呈,然而,这些亮点却犹如一颗颗珍珠,四处散落,难以出彩。用什么才能将学校特色串成“项链”?通过总结与反思,蜀山区教育体育部门进行了新的定位与思考,决定加大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力度。

    2013年,蜀山区教育体育部门在学习研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下发了《蜀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了开发校本课程的一般程序、主要内容,以及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过程及步骤等,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加规范、有序、有效。

    与此同时,蜀山区还召开了中小学校本课程试点学校工作会议,并收集整理全区中小学课程方案,邀请省市课程专家评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各学校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目标,对学校及当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主要包括学校历史、校园文化、学校环境、教师能力、学生需求、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总体规划等,使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路与特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蜀山区教体部门的角色和功能也在发生改变。如果说课改前十年是各学校自主探索的实践期,到了2013年,则进入蜀山区教体部门充分参与、组织、引领、指导学校课程建设的区域推广期。蜀山区加强指导管理,注重研究和分享,满足了区域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整体有力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专家引领,项目试点,蜀山课改迈入“深水区”

    “看,这是我在橡皮泥课程中学会捏的小猫咪,它是不是很可爱呢?”“老师、老师,这幅米老鼠的十字绣作品,是我们几个同学在学校十字绣课堂上共同完成的……”11月15日,在研讨会分会场之一的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汇林校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展示“小天鹅课堂”的学习成果。

    “小天鹅课程”是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逐步构建而成的学校课程体系,前往观摩的教育专家评价其“真正做到了让老师走进课程,课程回归儿童”。而“小天鹅课程”的“前身”——“幸福DIY课程”,曾开创了“课程超市”“上架”5大类多种“自助餐”式的校本课程。“幸福DIY课程”同样也是蜀山区新课改的优秀范例。

    从“幸福DIY课程”到“小天鹅课程”,是西园新村小学课程建设由微观走向宏观的过程,这相当于将原先的课程模式打碎再重新建构、优化。在西园新村小学汇林校区执行校长刘飞燕看来,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却必须去做,“最终受益的是更多的学生”。“刺激”西园新村小学人改变的,是来自上海的课程专家。

    为了让区属各学校进入课程改革“深水区”,加大课改的力度和广度,2015年,蜀山区教育体育部门与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合作,启动16所校本课程试点校实验工作。在为期一年的合作时间里,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指导专家团队先后十次来到蜀山区,对16所试点校进行全方位的进校指导,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重新定位架构,探寻课程变革的全景图。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各实验校立足校情,分析梳理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深入思考课程哲学、课程逻辑,研制出适合儿童少年发展的统领性课程规划。

    在“大爱教育”的教育哲学指引下,合肥市五十中确立了“向着大爱方向前行”的学校课程理念,明确了 “L-O-V-E课程”模式,具体可释义为:L-Lively“充满生命力的”,O-Outstanding“卓越的”,V-Versatile“多才多艺的”,E-Effective“有效的”。通过充满生命力的学校课程建设与有效的实施,培养多才多艺的杰出学生。

    在专家的指导下,合肥市乐农新村小学凝练了“让快乐长上翅膀,让成长轻舞飞扬”的课程理念,构建了具有乐小特色的“乐和课程”,希望孩子们在“乐和课程”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在学习、体验、创造中体会快乐,向着智者的方向成长。

    ……

    2002年—2016年,课改14年,蜀山区各学校走过“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创建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个性、独特的学校文化、显著的育人效益、持续的发展潜力。历经学校自主实践、区域系统推进、专家专业引领三个阶段,蜀山区终于实现了学校课程品质的大幅提升,区域学校课程建设向3.0迈进。

    举措篇

    要是问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子,100个人可能会有100个答案:老师不凶,没有做不完的作业,上课的气氛能轻松一些,校园环境更棒……这些对很多人来说属于理想中的学校,在合肥市望龙学校却已渐渐成为现实。

    望龙学校始创于2007年,由于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没有生源优势,学校自创建之初就不被看好。然而,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近10年校长工作经验的张和庆掌舵学校,打造“礼爱”校园之后,学校里每一幢教学楼、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师生都在悄然改变。

    2015年,望龙学校成为蜀山区学校课程试点校。在上海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以“礼爱教育”为主线,明确了“让礼爱之花美妙绽放”的课程理念,创建了“四色花课程”,探索主题社团活动,让“礼爱”观念影响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今,走进望龙学校的校园,“礼爱”无处不在,学校也因此成为一所真正的新优质学校。

    望龙学校的“礼爱”教育,是蜀山区课改14年累累硕果中的一颗“果实”。作为合肥市新优质学校试点学校,也是蜀山区学校课程建设的极大受益者之一。

    立足基础,探寻课程变革的新景图

    “非常艰难,不乏痛苦!”时隔多年,提起启动课改之初,蜀山区教育体育部门教研室主任仍能记得当时的迷茫和困惑。

    第八轮课程改革被视作对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革命,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各方面。要改变的,不仅仅是课程体系从单一逐步走向多元,还要求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管理方式从“重管治”逐步转向“重服务”,评价方式从“重选拔”逐步转向“重发展”。

    尤其是校本课程,更是课程改革中的难点之一,不仅涉及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教材编写,还涉及学校对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当于对当前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解构,这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及学校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该怎么破?蜀山区教育体育部门对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进行深入解读,其中提到,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学校须立足本校现有条件”,“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这等于明确告诉蜀山区,学校条件不同、教师素质不同,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肯定也不尽相同。这为蜀山区推进课程改革定下了基调:分布实施、分层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