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德育渗透新路径
城中村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外卖小哥的生存现状、城市公厕如何改进等,这些貌似与高考毫不相关的民生问题,在上海市吴淞中学现已成为众多高中生踊跃参与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如何防止学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上海市吴淞中学的对策是,结合相关“研究性学习”项目与课程,创造各种机会与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调查与公益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仅力争让学生获得知识、找得方法、提高能力,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观渗透——将德育渗透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和体验中提升学生的社会担当与责任意识。
为什么学校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智商
城中村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城市停车场、地铁公厕、智能快递柜的使用现状及改善等,都是吴淞中学学生调研的热点。如果不是参加座谈会、阅读他们的课题报告,很难想象课业繁忙的高中学生会主动参与这么多社会问题调研。
“2018年8月初,我参加了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高中生模拟两会活动。我们小组提交了《关于农民农权益改善的提案》,关注的是生活在城市角落的外来务工人员。”穿着蓝白校服的郑雅芝现在就读高二年级,看起来貌似那种不谙世事的城市清纯女孩。
她说:“在加入模拟两会社团前,我从来没有注意到大都市中也存在这样一类群体。甚至可以说,由于生活安逸,我从未关注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暑假我们去崇明等地做了‘农民农子女教育的现状’实地调研……我觉得恰恰是这些被人们所遗忘的群体需要获得更多关注和帮助。”她慢条斯理地讲起去上海郊区走访菜农的经历,真挚坦诚的语气不禁令人动容。
上海市吴淞中学校长张哲人补充说,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是学校整体办学思路的一部分。现在有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就是许多高智商、学业优秀的高中生进入大学之后,却成为了为人诟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此,我们不仅要反思高等教育,还应当追溯高中教育,是不是只讲竞争没有讲合作,是不是只在意智力培养而很少提社会担当?在我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常是行业精英,那么让学生模拟一下人大代表写议案、政协委员写提案的过程,也是一种能够体现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的实践过程。
吴淞中学政治教师赵树利承担了许多学生研究性课题的指导工作,他认为,我国高中德育中存在的教学方法陈旧、活动方式单一、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已经人所共知。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学生身上的一些非智力问题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刚参加工作时经历的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当时他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特别在意自己的考试排名,嫉妒心超强,眼里容不下“沙子”,课后常常找碴儿,与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争吵。这让他想到:德育不能只在课堂上讲,教育也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智力问题。
“研究性学习”如何实现德育渗透
为了促进文科教学,2016年吴淞中学改造了26间小教室,成立了人文类研究型课程基地“观澜书院”。目前书院有28位导师、26间工作室、32门课程。所有的工作室都实现了个性化布置,显示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及相关课程,近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拓展内容。以“观澜书院”作为平台,与学生走班制的选修课程、社团课程相结合,学校鼓励学生从身边事物出发,选择贴近生活并且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领域进行研究。贴近自身生活、立足本地文化、力争有益于社会进步,是吴淞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基本底色。
郑雅芝小组之所以选定郊区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缘起自小组中一名学生的初中同学家长有好多在郊区种菜……有相近经历的董寅初、周奕迅还参与了“关于上海农民农回流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课题研究。
上海市第33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得主——高三年级的邱阅与邢润杰两位同学则将目光聚焦在有关“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上海老字号食品品牌的线上营销状况研究”。他们关注:上海的老字号食品品牌有哪些?品牌营销与影响力的情况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其营销转型的可行途径是什么?他们对上海市50家老字号食品品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研,发放近千份问卷,与老字号实体店的顾客与员工进行多次深度访谈,针对以前运营情况与现在进行对比分析,并最终给出了信息时代振兴老字号食品品牌的建议。
2018年,吴淞中学有百余名学生参与了60余项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年终展示活动中,《关于上海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影响》的主题提案在校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还有一些课题形成了较为完整深入的研究报告,包括:《上海外卖小哥生存现状调查研究》《网约工权益保障灰色地带的调查与研究》《上海“带癌生存”的群体愈后生活状况调查与研究》,等等。
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公共参与和责任担当意识。参与“加强公厕建设、提倡公厕文明的实践调查”课题研究的高二女生姚君瑶自言,从初拟课题、实地考察、撰写报告,到参加比赛,从中受益很多。自己从一个对公共问题一无所知,只关注学习和个人生活,甚至很少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社会公民,并深切地感受到个人对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责任。她说:“没有这个经历,就没有现在善于发现、热爱思考的我;没有这个经历,就没有现在遇事冷静、沉着处理问题的我;没有这个经历,就没有现在积极参与活动、热心帮助他人的我……”
课题与课程及个性化学习的深度融合
在吴淞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之初,也有家长担心,高中生学习这么紧张,哪有时间进行课外研究?如果影响孩子学习实在是得不偿失!近年来,家长的态度变了,因为亲身见证了孩子学业能力与品德的变化。
高二学生周煜恒参与“利用风幕原理及液体蒸发制冷的空调伞设计”课题研究,研究持续近9个月,在课题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空调伞设计获得了第14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后参加第33届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获得青少年组金奖。谈及研究的过程,周煜恒并没有提到占用多少时间,而是说:“高中时期的课题研究是对紧张学习的一种调剂,能让我们把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动脑又动手,真正使我们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他还开心地说:“开学典礼上,王威琪院士还亲自为我颁奖,无比自豪。”
在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之前,学校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作为知识铺垫,比如,赵树利老师的“模拟政协实践论坛”课程、“JA经济学模拟坊”课程,楼宇老师的“模拟联合国”课程,周闻天老师的“中学生社会实践及调查方法”课程等,都很受学生欢迎,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后,也有了一定的知识与方法作为课题研究基础。
研究性学习过程基本上是“学生自主、教师辅助”:学生自主选题或者小组“头脑风暴”初步拟定研究课题,与相关教师讨论或者在小组中论证之后,学生自主在图书馆或者网站收集整理资料,接下来进行实地考查、撰写调研报告——或者制订设计方案、进行手工制作等。每个星期汇总资料与课题指导教师共同探讨,然后听取教师建议,进行改进。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大有裨益。
目前吴淞中学教师都达成一种共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并非独出心裁或者多此一举,它文理兼顾,不拘一格,其实践推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与高考改革的理念、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指标等不谋而合。也能体现课程建设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的过程。很多研究性课程与社团就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而设置的,比如,喜爱本土文化的学生可以参与江南文化社团,选修“多彩江南”课程,喜爱文学的学生可以参加文学社团,选修“美文赏读”等课程。
实践证明,以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为契机,可以帮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寓德育于各项生动活泼的活动载体中,获取亲身体验,逐步达到道德升华,于无痕中渗透德育,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合作意识及责任担当精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