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协同课程改革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契机,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打造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特色,解决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工科人才的需求。
课程思政 彰显“价值引领”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通过课程思政引领“四模块”,即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奉献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去,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为推进学校转型发展与改革,2015年至2016年,学校举办了多场转型发展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特聘专家、被誉为“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第一人”转型发展专家顾永安教授,常熟理工学院校长朱士中,湖南文理学院党委书记谷正气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作转型发展报告,加快了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步伐,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2016年6月28日、2017年12月21日,《中国教育报》两次报道了学校转型发展推动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截至2018年底,学校拥有湖南省“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个,省级校地合作试点单位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经湖南省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发改部门批准,学校被确立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被确立为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精细陶瓷与粉体材料实验室被批准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为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为了加快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进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制定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突出了工科课程必须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工科课程同样需要建立学生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树文博士等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如何科学设计进行重点讲解,成为范例。
以思政教育与专业融合为特色的材料专业导论课由湖南省“双一流”学科带头人陈志国教授主讲,在专业理论与职业理想的统一中增强爱国情怀,既实现工科课程“接地气”,又做到“高大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材料与环境学院青年教师胡继林、钟洪彬博士在教授“陶瓷工艺学”“现代新能源材料”等课程中,充分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人文、历史、社会、自然等知识,将工科课程和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深受学生的喜爱。学校以“双一流”为目标,在课程思政引领上、拓展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上、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上下功夫。立足工科课程,让学生牢记历史、思考现实,实现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对接。通过课程思政引领,配齐配强教师,强化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真正实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功能,改变了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现象。
课程改革 提升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不断推进工科课程改革,探索工科课程改革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建立了“四结合”与能力培养新体系,提升应用型人才能力。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学业导师组活动,将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教师(辅导员)及社会资源打造成“育人共同体”。学校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将科学理论融入到专业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特别是能够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学校还设置2—4周的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调研等实践教育环节作为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阵地。
思政教育核心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为了实现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融会贯通,2017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强调思政教育核心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系统设计了德育递进路径。如材料类专业,在专业必修、专业选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遴选了10门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注重以问题为导向、以价值引领为中心凝练知识点,重构了知识体系。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重视以校外教育和校内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指导来提升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方式,即以校企合作课程为基础,把企业专家请进学校专业课堂、教师和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思想觉悟,增长了才干。学校建立了大学生科技教育扶贫、创新创业项目等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之中。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建立了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学校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坚持“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学生为主,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对学生进行基础化学实验技能等操作能力的考核,举行实验技能、工程设计等竞赛活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举办专业导论、校企合作课程中“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综合专题讲座,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制度和评分标准。建立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制度,毕业生工作环境中收集教育质量反馈信息。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以及其他信息作为调整培养方案和改进工科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
系统机制 增强“育人”效果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工科人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健全了“三全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组织领导机制由教学副校长牵头,宣传部、教务处负责,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协调工作小组,将专业教师、辅导员、实验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纳入育人系列;系统评价机制,由宣传部、教务处、评估办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全方位考核;学校经费投入机制从2017年起,将思政课建设费增加到32万元,每年拨出专项经费30万元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引领“四模块”“四结合”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师科研、社会服务中突出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如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扎根基层,服务地方,大力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撑,近3年来,共为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江钨博大硬面材料有限公司、娄底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等企事业单位承担了多个项目,相关成果为娄底市委办公室、娄底市政府部门办公室关于实施加速转型奋力赶超“七个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制定提供依据。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四模块”“四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抬头率”,专业课程不及格率逐年下降。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如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学生获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立项34项,参与率达90%,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安地亚斯电子陶瓷等地方主导产业就业人数在湖南地方应用型高校中名列前茅,并逐步成长为企业生产技术骨干。
(陈志国 陈灿芬 刘鑫 汪力 谢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