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质量保障 提高职业胜任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力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一是出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管理办法,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思想引领作用;二是配齐配全研究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双重骨干作用;三是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主渠道作用;四是将党支部建设与研究生管理紧密结合,不断增强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五是把研究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提升作为必修环节纳入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先进文化育人作用。

    不断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年学校结合国家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2017年结合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精神,再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2018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农业硕士专业领域调整为契机,对培养方案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切实加强了实践类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了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的作用,构建了“产学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利于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满足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达到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能力的目的。

    实施专业学位课程教学123建设工程

    一是建立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互赢机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以及职业道德与伦理方面的核心课程,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使之内化到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二是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反馈交流平台和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利用教学质量反馈交流平台,每学期组织一次研究生教学讨论会,由授课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研究生代表参加,听取三方对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授课内容和方式的建议。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进行在线技能培训讲座,组织研究生在平台上进行实践模拟训练和技能竞赛。三是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工程、校企联合开设实践性课程建设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工程。利用这3个工程,建设案例课、模拟训练课、上机操作课等核心课程,加强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力度,改变实践类课程的传统授课方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建好“校内+校外”两个实践基地

    利用学校1万多亩校园优势,大力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设立实践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完善校内实践基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目前已建成蔬菜、葡萄、树莓、草莓、苹果、水稻等8个校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学校是辽宁省农业产业校企联盟牵头单位,依托校企联盟,学校已与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农科院、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沈阳美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沈阳新东方外语培训学校、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连特种粮研究所、丹东市农科院等70余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为学校实施“产学”结合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切实加强培养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学校出台了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研究生教学管理细则、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研究生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和研究生授课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建立了研究生课程督导制。二是健全培养关键环节的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学校制定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有关规定、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细则和科研记录规范。三是建立了综合素质培养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搭建了研究生学术演讲大赛等10个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四是实施严格的学位授予审查制度。按专业类别制定了学位授予标准,完善了学位授予的审查与抽检制度,建立了严格的硕士学位论文校内外评阅制度,制定了学位论文抽查管理办法和学位论文评阅办法,加大了对学位论文答辩质量监控管理,实施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后10%再送审制度。五是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和学生学术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

    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证明,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为着力点,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

    (迟道才 陈涛 高云 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