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同频共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王家源)2月27日,“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集中研讨会举行,来自中宣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对该话题进行集中研讨。

    “在艺体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定位和路径就是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其背后蕴藏的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育人价值。”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说,“尤其是学校的体育艺术教育如何由形入神、从外而内,应在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要义基础上,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同频共振。”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体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山东省教育厅体卫处处长孙乐为介绍,山东省以课程建设为载体,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美育课堂教学。山东省于2015年启动小学、初中、高中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研制工作,2017年起,在中小学全面启用相关教材,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省份。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所长吴健看来,应进一步打破课内外,打破校内外,打通学校、家庭、社区通道,让文化传承从课堂和学科融入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具持久性。

    孙乐为建议,下一步应从完善顶层设计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出台经费保障、激励措施的相关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教育部自2017年起开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旨在以节日为契机,通过戏曲、民乐、书法、剪纸、传统体育等形式,集中展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上一篇:如此“两手抓”     下一篇: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