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再其次,成就人。教育是唤醒,唤醒每个人的梦想;对于学校,要唤醒师生的成就感,唤醒他们心中的成长愿望。学校最根本的活力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能满足师生的成长愿望,并给他们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我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其出发点都可以是源于这三个规律,即尊重每个人,解放每个人的创造性,成就每个人的事业、实现自我。

    如何平衡规范与活力?

    记者:在激发办学活力的过程中,如何既严守标准与规范,又能充满活力;如何既依法、有序地开展工作,同时又葆有活力?对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思路和想法?

    张志勇:依法治教、底线管理、规范办学,都不是约束改革的,实际上是为改革创造空间的。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有几个关键词,第一是公平,第二是秩序,第三是活力,第四是质量。一个没有秩序没有约束的环境,是没有办法进行改革创新的。平衡两者的关系我有三点想法。

    第一,要用底线管理保障改革的张力。底线管住就打开了创造空间、改革空间和施展个人才华的空间,不能做的事情管住了,能做事的空间打开了。

    第二,用创新管理激发创造活力。路径依赖不突破,我们走不出去,要鼓励改革鼓励创新,用制度和价值管理激发学校的创新活力。

    第三,用专业服务引领科学发展。学校活力体现在创造性迸发的同时,又尊重规律。这需要依靠科学,更加强调专业服务。山东2018年做了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其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诊断、改进的支持服务体系。比方说,质量监测发现,睡眠时间达到8个小时以上的孩子,他们是学习质量最高的群体。我们用大数据告诉学校、家长和孩子,睡眠时间的保障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也是想通过大数据的专业诊断,为改进学校提供路径和方向。

    夏青峰:最重要的是把现代学校制度建立起来,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如果每一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既不越位、不缺位,也不错位的话,那规范与活力的平衡自然会达到。

    每个人、每个集体,都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想到管理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激发,去激发每个人的活力。所以,要把是否能激发活力作为管理是否成功的标志。还有一个就是弹性,是不是留下了足够的弹性空间。

    作为一个被管理者,一定要明白,没有完美的制度和规定,没有约束的自由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明晰自己的目标、责任是什么,不埋怨,不等待,最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问题的解决、目标的引领,去探索最佳的方式。

    (感谢程路、魏倩、陈刚为本次采访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