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学生需求“上下而求索”
交易会上学生交易的课程产品,有的虽然离真正意义上课程产品可能还有一定距离,可是,我们却可以用孔子说其弟子子路的话分析其价值:“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有了“升堂”,还怕不能“入室”吗?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唤醒与发现,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杨荣耀说,学校构建的课程,以及孩子们参与“研发”课程,会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变得丰富而有意义,会让他们发现一个又一个更好的自己。于是,他们不但喜欢上了课程,也喜欢上了学校,并让自己有了学在其中又美在其中的感觉,校园里到处上演着波诡云谲的成长大剧。
选课走班 “乱”中取胜
学与教由无序走向有序
每个学生一张课程表,全校学生几乎每一节课都要“各取所需”地走进自己要去上课的教室。有人也许认为这会乱作一团,可在十四中,选课走班,实际上是自由选择与规则遵守之下的“乱”,一千多名学生在课间匆忙选课走班的时候,不但秩序井然,而且淡定从容。
这种超常的“淡定”,当然不是不习自成的。据杨荣耀校长讲,在取消行政班、选课走班初期,学生找不到教室、交不上作业、找不到课本、丢了书包等“事件”屡屡发生。同时,一些教师也找不到学生了,也有点“抓不住”学生了。对此,有的人既看不惯又十分担心,于是,就有了一个又一个到杨荣耀校长处告急与告状者。
杨校长却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他坚信,开始之乱,是坏事,亦是好事,它会让学生与教师从无序走上有序,从忙乱不堪走向从容不迫。当学校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而设计的时候,不但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带之而来的必然是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不破不立,变革肯定伴随着阵痛,甚至会有波折与失败;而恰是这个时候,才是对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一种考验。可喜的是,拥有教育情怀与坚定信念的学校领导与教师们非但没有因遭遇困难中道而止,反而愈挫愈坚,一往无前。
在这场变革中,学生比教师更积极,适应得也更快。过了不长时间,学生不但适应了,而且能游刃有余地行走于各个教室之间。选课走班扩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他们在各种丰富活动中建立不同的团队,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从而在无意识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在选择中发现了自己在不同领域的能力倾向,逐渐找到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把长期以来未被发现的潜能发掘出来了。因为其心灵处于自由兴奋状态的时候,学习效率提高,也就成了可能。
学生之变,带之而来的是教师们教学观念的变革,他们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思考与想法多了。因为以前是学生必须听教师讲课,现在是教师必须想办法吸引学生来听自己的课。不然,就有可能被学生“抛弃”,以至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于是,无须领导要求,教师们便主动积极地开始研究学生真正的需求,探索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方略。由以前的只研究教情,发展到现在更多地去研究学情,去主动改进师生关系,因此,“教”和“学”也相伴由无序走向有序了。
教师自觉研究学情成为新常态
教师们按部就班地工作,显然是一种安于现状的安全感与舒适感,尤其是对于老教师来说,还有历经十几年几十年形成的一种驾轻就熟式的自得。但是现在,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与新鲜,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颠覆了以往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如果不好好学习与研究,即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可能被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超越。知识分子多有很强的自尊心,也多有极强的责任心,所以,这时候,不是别人求着你学习与努力,而是自己逼着自己学习与努力。不用扬鞭自奋蹄,在这里正在成为新常态。
对此,学部主任任真老师很感慨地说,有的特别优秀的教师,已经走到了中学高级职称五级,却依然从事着特别重要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困难甚至痛苦是在所难免的。可是,他们那种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甚至在破解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从容与愉悦,以及由此创设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适合不同学生更好学习的教学场,给年轻教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这给了人们一个很大的启示:生命并没有因为年老而枯萎,反而勃发出了昂然的生机。
据任真讲,前不久开家长会的时候,当她谈起有的老教师为了学生直面改革,克服种种困难,并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时,好多男家长都情不自禁感动得掉泪了。笔者在与老教师交流时,也不止一次地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说,在十四中,倚老卖老只能自我消亡,只有心有孩子,设计他们更喜欢又有意义的课程、课堂教学,才能让年老的生命重焕青春。
老教师重新出发,一大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年轻教师更是不甘落后。一有时间,他们就会走到孩子中去,征求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有的还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才能上好学生喜欢的课程的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师的学科教室,已经成了学生心中最喜爱的家园。
师生关系变得平等而和谐
过去,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内容的实施,管好自己的课堂就行了,其他问题包括自己课堂上学生发生的问题,都可以推给班主任。选课走班之后,没有了班主任,很多教育责任没有办法推卸,每位教师都是自己教学班的任课教师,还是教学班主任,所有教师都从教育的后台走向前台。
石琳老师是一位资深班主任,以前管理班级特别严厉。改革后,她是地理学科主任,还是学部的导师和主任导师。她发觉,只有严厉是不行的,必须要转变对学生的态度,全方位地关心学生,并且要亲近学生。现在,她是学生的“忘年交”,学生有了什么烦心的事总会向她倾诉。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貌似要求不严厉了,学生的成绩不降反升。她感叹地说,真的是无教育不教学!
以前教师可以理所当然地教训与批评学生,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有时还出现了学生“顶撞”教师的情况。
学部主任金华就讲了一个她与学生“碰撞”的“事件”——
一天上午,金华上数学课,一个男生漏做了一道计算题。于是她习惯性地对他说:“改上3遍!”然后就想接着往下讲题。没想到,这个男生立即大声反驳:“凭什么?”这让她瞬间惊愕;可随即一想,是啊,凭什么?她发现,是自己多年来习惯于随便处罚学生的坏毛病又犯了。
见金老师蒙在那里,这个学生反而幽默地说:“老师,商量一下,这次我记住了,如果下次我再犯同一个错误,我自己罚自己改10遍行不行?”
“好嘞,没问题!”金老师也笑了。她感到,这个孩子多么可爱啊!于是,自己的语调也自然变得特别柔和:“行行行,就改一遍吧,只要你自己学会了就行。希望你下次注意!”
若在以前,这个学生一定会遭到来自教师的严厉批评甚至惩罚;可今天,教师在全班面前被学生“将”了一军之后,其他学生也视之自然,好像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一样。
选课走班,让师生不再有上下尊卑之别,而是亦师亦友,平等而和谐。这非但没有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还会赢得学生更多的尊重。
学校友好的空间,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学校的感觉变了。以前是学生一放学就赶紧离开,现在是放了学还有的赖着不回家。一个学生与家长闹矛盾出走了,家长心急如焚,到处找不到。无意间路遇一位孩子的任课教师。这位教师说:“孩子会不会在学校里?”家长想都没有想,但抱着一丝希望赶到学校里,儿子竟然把自己反锁在教室里,正全神贯注地读书呢!
看到这种情景,这位家长既生气又高兴。不过,此后他常常对人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孩子上十四中,值了!”
于是,和谐的家校关系顺理成章地诞生了。这种和谐,还会以无形的方式在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心里蔓延,并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更加和谐与美好的教师与学生、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的新型关系。
(陶继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