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方略强特色 创新育人谋发展
地处岭南、面向全国的广东财经大学1983年建校,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有近10万名本科生和4200名研究生活跃在南粤大地经济主战场,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学校构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广东财经大学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概括为“五大方略”。
构建融合发展学科体系,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学校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面向”,即围绕内涵式发展这一个中心,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面向应用研究前沿领域,来建设紧密对接广东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学科体系,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商法融合,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每个学科门类都有鲜明的“广财”烙印。充分利用现有的8个硕士一级学科和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采用建设“学科特区”、组建学科团队等非常规方式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面向广东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审计治理、组织运营与战略创新、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营销等方向取得突破;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要,在开放型经济、财税治理、科技金融等方向硕果累累;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广东的重大需求,在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问题、互联网金融法律问题、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律问题等方面攻坚形成了特色研究方向。对此,于海峰校长表示,“广东财经大学致力于对接国家和广东重大发展战略,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构建“一讲四营”育人平台,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以“一讲四营”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平台建设统筹研究生德育工作,构筑起全方位德育支持系统,让优秀的活动占领研究生思想阵地,促进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升。
开学第一讲。充分利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最佳时机,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或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新生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谈青年人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引导他们迈好研究生阶段第一步。
青年骨干训练营。面向研究生会的干部及研究生“三助一辅”队伍开展培训。分为核心价值观模块、人文精神模块、综合素养模块等,开展人际交流讲座、应用文写作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素质拓展活动、传统文化及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
学术创新营。以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研究生暑期学校、广东省研究生论坛、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研究生创新项目申报、“热点聚汇”学术沙龙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为载体具体实施。
职业发展营。以提升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为目标,校院两级按行业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职业发展项目。通过财务案例分析大赛、专业学位案例大赛、“勇往‘职’前”职业挑战赛、优秀校友分享会、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具体实施。
社会实践营。以培养研究生社会责任、提升研究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能力为目标,以各培养单位专业实践、研究生暑期实践、暑期海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具体实施。
研究生通过“一讲四营”汲取营养、完善人格,学术创新、职业胜任、社会实践三大能力同时得以提升。
构建多维度学业支持系统,夯实研究生专业基础
专业培养方案是学业支持系统之统领。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主线,以提升研究生在学培养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为目标,从专业培养方案着手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例如,针对佛山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需求,为佛山MBA研究生订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是学业支持系统的内核。学校以“以生为本、商法融合、分类培养”为原则,科学建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利用2015年学校获批国家教育部门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单位的契机,探索创新,大胆改革: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打破专业学科界限,开发研究生虚拟仿真决策分析实验课程;以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为依托构建起生产制造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多类仿真企业平等竞争的虚拟仿真运作商业生态环境,让研究生在虚拟仿真实验过程中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加强方法类课程建设,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分层分类改造公共英语课程,不断提升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学术研究水平。
案例教学是学业支持系统的工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案例教学是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学校大力倡导并推行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移动课堂、仿真实习等多种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依托经管实验教学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地区经济运行仿真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培养研究生直面实际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近年来,学校开发了大批案例,其中《指“纹”天下——亚太天能商业模式创新之路》等22篇入选全国优秀案例,100多篇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学位管理是学业支持系统的保障。从一入校就开始的研究生创新项目申报、师徒式课题研究到学业过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学习及学术论文大赛、案例大赛等“以赛带练”,再到近乎严苛的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文字重复率检测、预答辩、学位论文一票否决制“双盲”评审甚至答辩后论文修改情况审查等,系统的学术训练、高标准的学位要求及严格的学位论文工作流程,让拿到学位走出校门的研究生都自信满满,“真金不怕火炼”。
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学校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243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249人,65%以上具有正高职称,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导师中,有省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还有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财政部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校外实践导师由200余名政商界高层、行业精英组成。证券公司董事长、保险公司总经理、金融集团董事长、银行行长、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政府法制办负责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些以往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才可能接触到的“高人”,以实践导师的身份来到研究生身边。金融硕士、保险硕士、会计硕士、税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可以得到校内外“双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侧重研究生理论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校外导师则侧重研究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提高。
学校还不断拓展优秀师资引入渠道。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李步云受聘为学校特聘教授,西班牙皇家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教授也活跃在学校“名师”“名家”大讲堂和“粤商论坛”上。
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与现代经济产业
学校扎根南粤大地办学育人,多年耕耘,校、政、行、企多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已渐趋成熟。先后成立了全国首家政校合作的“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国内首家“微金融学院”、全国首个“广东福利彩票社会责任研究与实践基地”等;与广州市税务部门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美的集团等上市公司、集成金融集团等金融企业、广东公检法系统等单位建立了20多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这些基地成为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良好孵化器。
目前,学校更是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倡议,投入了大量资源推动技术转移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其他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发展,建成的“华南商业智库”“大数据与佛山经济研究中心”以及“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资产评估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平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支撑。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校与广东地市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学校与广东省教育部门、佛山市、三水区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2018年9月首批150名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全学段研究生入校,2019年达300人以上;与清远市人大合作,建立广东财经大学清远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开平市、新丰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意愿,深化校政合作、人才培养培训。
通过多元深度合作,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胜任力,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的各方受益的协同育人模式。
中央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就像新时代的号角吹响,校党委书记黄晓波自信坚定地说:“湾区经济是世界经济版图的新亮点,以此为契机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地为大湾区经济建设服务!”广东财经大学正昂首阔步向前,成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南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