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校教育加一点武基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记者:您所在的学校校训中有一句是“文武合一”,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胡庆永: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认为,没有“文化”的教育是野蛮的教育,但只有“文化”没有“武化”的教育,却是病残的教育。传统武术是既可“野蛮其体魄”,又可“文明其精神”。一所学校,不能只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更要有文化的熏陶和濡染。传统武术,是对学校体育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更是体悟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让体育更有文化内涵,让学校教育更有文化气息。

推广普及遇瓶颈 须解决专业师资等难题

    记者:孩子从小学习传统武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什么意义?

    牛胜先:如果孩子从小就了解中国传统武术、传统文化,国民的文化底蕴就会深厚得多,就更有文化自信,面对国外的各种诱惑,就会不动摇、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他非常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落实好。

    记者:在青少年中推广和普及传统武术的瓶颈在哪里?

    李光宇:传统武术需要长期练习,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强身健体,这对于习惯了和电脑、手机为伍的孩子们来说并非易事。

    于素梅:一是武术专业师资的缺乏。非专业传授武术多为依葫芦画瓢,形神兼备不易达到,教育功效难以充分发挥。二是安全保障体系的缺失。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武术引入可能会受阻。

    李国荣:师资是大问题。专业武术教练不太懂现代教学,少年宫的武术老师则专业性不强,缺乏武术精神。

    另外,学校没有武术课程纲要作为指导,也没有统一的课时要求和落实要求。

    梁中贤:还有授课内容的问题,包括如何在教授传统武“术”的同时,让学生理解武术之“道”,领略传统武术的深层内涵,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等。

    胡庆永:很多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更不要说引入传统武术了。

    记者:看来传统武术师资是个大难题,这类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引进?

    牛胜先:退役的武术运动员,培训半年之后,一般来说可以胜任学校教学。

    李光宇:我们目前聘用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毕业生或师范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当教师。河南是武术之乡,我们也结合地方特色,聘请一些武术非遗传承人和专业人士来学校培养教师,给学生做讲座。

    梁中贤:我们将通过对校内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或引入具有传统武术特长的体育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

    齐大辉:现代教育引入传统武学的瓶颈是人才问题,事关立德树人的大事,非地方学校、行政部门能做好,必须由教育部牵头联合各部门来完成,动员民间力量参与,组成科研规划、科教师资、科普应用的“三科队伍”,稳步有序地做模式、标准、人才的孵化工作。

推广普及需制度设计 传统武术传承应汲取现代智慧

    记者:您多年来一直热心于传统武术在学校层面的推广与普及,您认为在此方面,应该在顶层设计上注意哪些问题?

    霍震寰:应该加强武术与教育体系的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

    比如,加强对幼儿的武术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热爱武术。

    推动武术进入小学、中学体育课程和文化课程,在强身健体之余,让学生领略中华武术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大学设武术系、武术班,设武术硕士和博士学位,精简武术院校的武术项目设置,突出中华传统武术特色,加强对武术的专业学术研究。

    记者:各地学校发展情况不同,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时应注意什么?

    于素梅: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要鼓励、支持、引导更多学校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但应依据学校情况有所侧重。条件优越的学校要多途径持续开展,并且将课内外、校内外的学、练、演、赛有机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武术、练上武术、受益武术、弘扬武术。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考虑选择性开展。如小学、初中开设武术兴趣班,高中增设武术社团等。多渠道组建教练团队,以弥补学校传统武术资源之不足。

    记者:学校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齐大辉:要先从师德做起。恢复与创新传统武学教育,对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职业道德、教学内涵有益。教师授课的精气神,为人师表的正清和,都会无声地影响到学生。

    中华武学教育的恢复与创新应做文武双轨设计,而不应只单轨进入体育课,还需进入语文课、历史课,通过中华武学教育来讲好中国故事、练好中华武术、养好民族精神。

    李光宇:第一要结合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锻炼、体质普遍较弱的现实,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引导学生在传统武术中开展锻炼,比如课间操、课间十分钟等。第二要学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发现传统武术的魅力,真正爱上传统武术。第三要落实,教师要备好课,丰富教学方法,学生要出成果。

    王传涛:学校中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其一,在同现代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有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其二,与学生兴趣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其三,形成较完整的学段机制,贯穿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

    梁中贤:应该注意广开引入途径,包括课程设置、学生社团建设、校内外交流、武术比赛等。当前,我们以校本课程为主阵地实施传统武术教育。课后,学生也可以加入武术社团,利用闲散时间切磋武术。法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访学团体来学校交流时,都会选择与学生一起上传统武术课。这门课对他们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学生也很喜欢。

    传统武术有表演性,在运动会、开学典礼等庆典活动上,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以彰显传统武术魅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国荣:应注意三点。一是普及与提高。让更多学生参与传统武术学习,为有兴趣、有基础的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学习机会和各种展示机会。二是学习与教育。传统武术的学习已经不能停留在强身健体、制止侵袭的功能上,还要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三是传承与创新。传统武术必须坚持,并要不折不扣地传承和发扬。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我们更要关注传统武术的创新性发展。

    记者:推动传统武术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普及,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对此,可否请您给出建议?

    霍震寰:应该集合社会力量,加强武术推广。可以做好这样几点:在国际化视野下,健全传统武术领导班子;鼓励成立传统武术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培养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员,推动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造武术品牌赛事,推动武术普及,让中国传统武术擂台赛的冠军,享受日本相扑国手一样的光荣;重设太极推手擂台赛,提倡中国式文明技击,用传统技法去挑战泰拳、拳击、自由搏击等,让中国传统武术占领搏击市场。

    另外,在武术申奥中,要注重突出中国传统武术的特色。

    专家观点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王雷: 

推进中华传统文化 体育项目进校园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普及”,明确了各级体育、教育部门和运动项目协会应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鼓励各地举办武术、太极拳等项目的青少年赛事、交流、展示等活动。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推广中,还存在着体育师资少、培训周期长、场地不足、标准缺失等问题。为此建议:

    相关部门制定标准,加强对项目和机构的监管。体育部门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实施星级评定,提升服务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应政策,通过学校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具备资质的机构购买相应服务,解决师资、场地不足等问题。

    鼓励学校把体育传统项目推广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各级赛事体系)。

    教育部门建立传统文化传承平台,开展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传承,将其列为校园体育传承推广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文化体育活动赛事,加强对外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以便在更多的学校得到推广。

    (吴田恬摘自3月5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