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助力“文源教育”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源小学是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而成立的一所新学校,如何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如何破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对于一所优质学校来说,可能是新的挑战,但对于文源小学来说,就是一个起点。立足这个起点,学校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即利用新媒体来助力学校发展。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发展。新媒体作为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巨大的传播媒介,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构建、传播及影响上将扮演重要角色。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建构
金水区文源小学所属的金水区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质量评估与督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五大重点工程,不断提升金水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金水区先后组织各学校参加了数字化教学及数字资源应用推荐会、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等,并要求各学校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学校课程建构新路径。尤其鼓励各学校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充分发挥服务教育教学和促进家校沟通的作用。
文源小学积极落实金水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于2017年8月建立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的新闻中心,并对全体教师进行“当代教师媒介素养”提升培训。平台分为3个一级栏目、20个子栏目、4个文本类栏目、8个视频类栏目。经过一年半的建设,该平台共发文500余篇,关注人数由最初的不到200人,发展为3000余人,日均点击量520余次,峰值可达到2200余次。在不断的探索中,学校公众号初步形成了“有内涵,接地气;有追求,敢担当;海纳百川,鲜活多元”的风格。12个栏目及时更新、不断创新,讲述着学校成长的故事,使平台真正融入了学校的生态系统。两年来,学校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抓手,从家长、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逐步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带给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
微信公众平台助力和谐家校关系
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对中小学教育而言,和谐的家校关系、有效的家校互动是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只有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才能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促进意义,而公众号就是联结三者的媒介。
以往,学校信息要对家长公布或者家校联系只能通过召开家长会或电话联系、当面交流等形式,而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通过制作《教师风采》《开学第一周我们这样过》《厉害了,文源班主任》《趣之源课程》等微视频来展现学校课程与教师工作。学校还制作了《你好一年级》《我们的午餐时光》《奇思妙想过六一》等展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微视频,从学校上课、活动到午间就餐,让家长时时看到孩子在学校的点滴成长。此外,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都进行课堂教学直播、活动直播,使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更加直观。
和谐家校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家长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为此,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积极搭建家校顺畅互动的平台。
线下成立班级家委会和校级家委会,制定《文源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和《文源小学家长公约》,确保家长与学校有个良好的沟通途径;成立6个家长志愿者社团助力学校工作的开展;分层召开家长会,增强学校共育实效(学校联席会——明确工作目标,全体家长会——传达工作内容,班级家长会——重视工作实效)。开设家长课堂,丰富学校课程;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就有230位家长参与,共上课230节。其中,55%的家长为本科以上学历,博士、硕士家长授课达到26%。使学生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家校共同努力开发的延伸课程。
线上则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家庭环境与学生特长、爱好的情况,收集家长、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期望与要求,鼓励家长建言献策,发现学校教育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升。这样一种互动交流,让家长们感觉温暖、贴心,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尊重,让学校教育更有温度,从而达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家长们也以自己有温度的行动回馈学校:雪天自发铲除校门口积雪,保障师生上下学安全;三八国际妇女节,自发为学校女教师送来别样的问候;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自发和孩子们策划“感恩教师情”活动,一束鲜花、一幅锦旗、一张贺卡、一个拥抱……这不仅是家长与孩子们对教师的祝福,更是对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激励着学校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用和谐的家校共育铺垫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微信公众平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18年初,学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整体设计,确立了学校教育哲学及完整的课程逻辑体系。学校践行“智趣教育”哲学,秉承“让兴趣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源泉”的办学理念,遵循“以趣求真,润源泽远”的校训,以培养诚信、灵动、健康、纯美的“文源少年”为学校的育人目标,着力进行“趣之源”课程建设。
一年多来,学校已经开设了“我爱阅读”“纸镜镂影”“设计我的家”等23门校本课程,并在周四下午实行走班上课。丰富多样的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更为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源梦剧场》《水滴秀》《国旗下演讲》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家长看到了孩子在学校课程中蓬勃成长的姿态。为促进“我爱阅读”课程的开展,学校建立网络资源平台“小水滴学院”,为学生推荐书目、记录阅读轨迹。自2018年5月启用至今,平台上共有10000余本书籍被登记读完,超过40000道书籍阅读题目被陆续回答。
那么,这些课程的效果如何呢?每个学期末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最喜欢的老师和课程是什么?你希望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希望学校有哪些改变?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需求开发课程,助力其个性化发展。
学生的学习不只发生在课堂,公众号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支持。每学期学校都会录制微课推送给家长和学生,这些微课有的是对课内重点知识的拓展,例如,《认识四线三格,写好拼音》《叠词的积累》等;有的是对文化素养的熏陶,如以雍正老师命名的微视频栏目“雍正来了”专门讲中国传统文化。每个期末,学校都会发布复习微课,这获得无数家长和教育同仁的好评。因为新颖的形式、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让复习更加高效,也实现了家校教育的统一性。寒暑假学校又推出“假期微课帮”,丰富了学生假期生活,增强了体育、美育的教育时效。
微信公众平台助力教师媒介素养提升
如果说80后、90后是伴随着电视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那么00后尤其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对象10后都是伴随智能手机成长起来的。“这是理性无知的黄金时代,也是为无知开脱的黄金时代。信息被以惊人的速度生产出来,又以惊人的速度贬值过时。每一天,我们身边的文化都在改变,跟上它的脚步越来越难……”在信息爆炸时代,做出改变才是前行的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其思考如何从学生的手中夺走手机,不如更多地想想怎么利用手机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此,学校建校之初,就提出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文化浸润的理念,而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全面提升媒介素养。
教师的工作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传播活动。为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传播效果,除了充分利用好三字一画、多媒体演示型课件PPT等传统教学媒体外,还必须学会利用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具备运用图文编辑、微视频和手机视频编辑制作等新媒体手段的能力。
微信公众平台刚建立时,学校的微视频还是借助合作单位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来完成。短短一学期后,学校的所有栏目不管是图文还是视频都由学校的教师独立完成。这说明学校的教师完全有能力把新媒体当作教学手段来运用。而且,随着新的手段的掌握,教师们很快就能更多地开发其用途,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以此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新理念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如果将新时代教育比喻成一个金字塔,塔底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塔中是个性化、精准化、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塔顶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更好的人。”利用科技赋能教育,使互联网、大数据服务于教育,在拥抱科技的同时,始终把人作为关注点和发力点,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中心、教师发展的中心和社区文化的中心,让教育更加有温度是“文源人”不懈的追求!(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源小学 黄延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