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下好职教这盘“大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觉得,观念其实是最不重要的原因。为什么?因为只要制度、待遇各方面都跟上来,观念自然会转变。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定里面有政府的信誉背书,对企业是一种荣誉。国家要在金融、土地和财政等方面给予组合式的优惠政策。产教融合型企业一定是大企业,行业标杆型的企业。国务院要督导各地政府的落实情况,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

    孙善学:我们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类似于德国的“教育企业”。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育企业”的资质要求:“教育企业”的种类和设施适合进行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数量与教育位置的数量或与从业专业人员的数量应保持适当的比例。

    我们国家的企业职工培训开展得很好,职教法要求,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经费按照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企业培训是面向企业内部的,而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更主要是企业外部的,也就是接受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的学生。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遴选是一个能够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地的政策。

    记者:文件还提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举措,如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2019年以后专业教师要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这些新政策和新提法,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发展会有很大影响吧?

    许玲:在“职教20条”里面提到“双师型”教师要超过一半,要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从企业中招聘。这就说到一个问题,技术师范类的大学怎么办?教育部有一个配套文件正在制订中,文件将明确,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类毕业生,仍然可以直接进入职校当教师,当然前提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要真正符合“双师型”的要求。

    这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是真正要把职业教育办成高水平“类型教育”的一个必需步骤。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技术师范院校只有8所,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覆盖面很低,而且培养层次偏低,大部分以本科为主。技术师范院校是职教师资培养的主渠道,需要得到提升,要有一批技术师范大学能够比肩北师大。

    “职教20条”里面要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学校教师要建立双向流动机制,但企业编和学校事业编的人事壁垒如何打通?有的学校采取流动岗加固定岗的形式。现在的问题是,在公办院校的工资总额、绩效总额核定的情况下,聘来的企业教师报酬怎么出?只有这些问题从制度上解决后,才能迎来职业教育大发展。

    百万扩招要改革招生考试办法 优化专业结构按照产业带布局

    记者:我们谈谈高职扩招。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生源从哪里来?我们知道在江苏、山东等高职院校比较多的省份,已经有一些院校生源比较紧张。二是宿舍、教师、实训等教学资源够不够?三是如何保证培养质量?

    许玲:高职扩招100万人,我觉得生源不会存在问题,现在下岗职工、退伍军人,还有农民工,有意愿要提升自己的还是很多的。以前生源不足、招生不满的现象是升学的选拔机制没有放开。招进来后,这些学生怎么和普通高考招进来的学生融合,怎么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我认为,第一要优化布局结构。扩招100万人,一定不能全国各省份等比例增加,而要按照产业带来布局,按照产业带的技能等级来布局,不要扩招完以后发现布局结构不合理,某个省份招得多但是就业出现问题。

    第二要注意优化专业结构,防止低成本专业大量扩招。管理类专业的成本显然低,机械类、电子类的专业成本高,扩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专业结构的优化,一定要办社会急需、产业急需、就业好的专业,否则扩招完发现,专业结构失衡了,同样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建议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对中高职的投入要成为制度化。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一定要有一些标杆性的学校,可以将一些好的职业院校收归部属,通过中央财政支持这些部属高职院校。现在中央财政的投入都是项目性质的,没有形成制度。只有在投入形成制度化以后,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受到各方面重视。

    孙善学:第一,质量问题交给我们,我们职业院校一定对质量负责到底,把每一个进入到职业教育学习的人,都负责任地送到就业岗位上去。

    第二,就是怎么招进来,要改革招生考试办法,这个工作交给教育部,在整个高考制度改革中安排。

    第三,生源问题,我查了一下2017年的数字,高中阶段毕业生有1277万人,本专科招生共762万人,还有515万应届毕业生没有升学。再加上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这个范围内扩招100万人,从数字上看也不是很大,实现起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