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村教育的“乡土味”
“作为农民代表,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我非常激动,也很振奋!”回想3月8日与习近平总书记交流时的情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支书李连成说。
“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讲话,在全国人大代表中产生强烈反响。围绕如何答好乡村振兴的教育考卷,代表们展开热议。
产业兴了,人去房空的“空心村”却多了
“我们要反复学、反复思考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深入思考农民与土地、农民与集体、农民与市民的关系。”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给全团代表现场“留作业”时说,大家要系统思考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农村房子空、年轻人空、干部空和产业空等“几个空”背后的根源是什么?究竟该如何解决?
“一个村,有产业就有了人气;有了人气,村子想不兴旺都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水稻乡回回寨村支书郭红旗介绍,3000人的回回寨村几乎没人出外打工。在回回寨村,股份制新型建材企业有六七家,家家户户都买了运输车辆,为村办企业跑运输。村里不论男女,都在村里就业。2018年,全村村办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人均纯收入2万元。
产业红红火火的背后,也有隐忧。村民们经济条件好了,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也更高:全村1/5的家庭为孩子在城里上学买了城里的房。平时村民工作在村里,生活却在城里,老宅院基本闲置。“在农村,教育逐渐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富起来的农民为了子女教育选择进城,成了趋势。”郭红旗说。
“在农村,教育成了能否把人稳定在农村的关键因素!”51岁的郭红旗用一组数字来说明,4年前,他当村支书时全村人口2700人,现在是3000人,总人口不减反增,但村里空房子多了,村小学生由五六百人,变成目前的百十来人。
优质均衡的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稳定器”
生源剧减,村小的校长们心急如焚。回回寨村村小的校长几次找到郭红旗,请他做村民的工作,把孩子留在村小。
“我问过很多村民,但大家都认为,城里学校条件好,老师教得更好。”郭红旗眉头紧锁地说,“后来,我也隐约觉得,更有文化的年轻老师大多不愿来村里教书,村里学校的质量很难提高。村民们只要看你每年没几个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他们就会动心思,把孩子送进城去。时间长了,村里人光流出、无流入,农村的人气就会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应当系统反思,在农村转型过程中,农村教育这些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变化是非理性、有待调整的?”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认为,不论是此前的新农村建设,还是这几年国家倡导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乡村教育始终是乡村发展的主要短板。
问题出在哪儿?“农村教育功能和结构单一,不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李光宇认为,农村教育发展,既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也要服务于农业现代化。也就是说,农村教育应一方面满足一部分学生升学需要,为农村青年向上流动提供通道;另一方面要为农村培养能适应未来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
“可是,过去几十年农村建设的现实是农村教育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有所退化,甚至缺失,因而导致当前的农村教育结构和功能过于单一,与农村发展的需求错位。”李光宇说。
对标需求,让乡村教育多一点“乡土味”
即便是年过半百,小时候接受的充满野趣的农村教育,还是让不少代表印象深刻、眷念不已:“我们曾在劳动课上种菜、浇水、施肥;我们四处摘桑叶,为了养蚕;我们在夏夜里到处捕捉萤火虫,就为了印证自然课上的原理……”
李光宇建议,今后,国家在发展农村教育时,尤其需要针对农村教育的特点,进行顶层设计,使乡村教育回归“乡土味”,回归传统,回归本位。
与李光宇观点相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育是其基础性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原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博建议,重新构建与农村发展相适应的涵盖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农村教育体系,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成为当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基地,使乡村振兴后继有人。
“要振兴农村教育,要留住农村的人气,当务之急是要把农村教育办成‘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民’的教育。”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中立认为,让农村教师住在乡镇,是解决农村教师稳定性的思路,建议中央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进一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同时,中央可以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乡村教育或改善边远艰苦农村地区办学条件。
振兴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庞丽娟认为,要破解农村师资难题,国家应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布局中,通过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乡村教师岗位特殊津贴制度、学校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和实施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让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本报北京3月15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