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劳动教育”框架 深化教育时代内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平市高级中学刻“勤”字文化石劝勉劳动品格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前身系创立于1937年7月的“福建省立顺昌简易师范学校”。此后多次更名,1957年迁至现址,称为“福建省南平师范学校”。1969年改办普通中学,更名“南平市第三中学”。1978年复办中等师范。1999年4月为适应市区教育布点结构调整,改制为普通高中,定名“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09年3月被评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2000余名在校学生,专任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7.33%。现有省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4名教师享受南平市政府部门高层次人才津贴,设有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校园占地面积44352平方米,建筑面积28928.94平方米。图书馆纸质、电子藏书155973册(片),系“福建省中学示范图书馆”。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除常规配备外,还建有丹枫会议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阶梯教室、计算机房、录播室、运动场、艺术楼、科技图书楼、校史馆等教育教学场地,同时正在施工建设运动场改扩建工程。

    枫岗馨香,学校办学硕果累累:福建省文明校园、国家教育部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建设百优示范项目、福建省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美育环境(培育)示范学校、福建省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田径)、福建省中小学学生乐团培育建设项目、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浙江大学(意大利国家留学)生源基地学校、南昌航空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学校、福建省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文学院教育实践基地、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南平市德育先进校。

    深化“劳动教育”内涵:课题引领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欧捷校长带领德育部门工作人员开展省级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生活世界下的高中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德育整体建设框架,提升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研究。历经一年的深入研究,课题组编写出了“南平市高级中学劳动教育指导工作手册”等成果,汇编出《南平市高级中学劳动教育主题活动集》《南平市高级中学劳动教育主题论文集》。理论研究上的深入与收获,使全体师生能够从高位视角来审视劳动教育,深入理解劳动教育内涵,建立全面的劳动教育观,从而在更深刻的内涵、更广阔的领域把握劳动教育观念,提升对“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劳动教育的价值认知水准。

    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全方位建设

    南平市高级中学将劳动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对“劳动教育”体系进行全方位建设,分别落实于四大教学体系之中,即价值观体系、文化体系、课程体系与实践活动体系。

    (一)价值观体系建设

    劳动创造需要精神层面的引领。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建立班集体核心价值观能够实现价值引领的作用。因此,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劳动价值体系建设,是劳动教育推进的有效举措。南平市高级中学积极开展“劳动之星”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深刻领会劳动精神,促进劳动素养生成;开展星级宿舍评比,促进学生以内务劳动创设整洁宿舍环境,体验劳动带来的品质生活感受;组织学生对话先进典型人物,使学生领略“立足岗位、争创一流”的劳动者风采,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劳动价值观。欧捷校长荣膺“闽北工匠”称号,荣获“南平市劳动模范”,是10人获奖名单中仅有的教育界代表,为全体师生作出良好表率。

    (二)文化体系建设

    学校文化体系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建设、校风文化建设、学风文化建设和教风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建设。总务部门在生物园开辟了种植基地、杜鹃林,供学生开展培土、育种、除草、收成等系列校园种植活动,在校园刻“勤”字石以表劝勉、筑蜂栖巢以彰志向、创“多面人生”以期薄发、设创作长廊以展才华等,让勤劳为基础的劳动文化在师生心中落地生根,以校园环境文化营设推崇耕耘以达和合的氛围。

    校风文化建设。校风即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环境下,自觉建立良好的心理思维模式,获取积极的驱动能量,从而将个体与环境进行整体融合,共同指向积极的人生意义。

    学风文化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贯彻劳动精神有助于学生培养勤勉、刻苦的优良学风,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与完善。

    教风文化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只有在教职员工中树立起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品格追求,才能形成良好的教风,更有利于一所学校对于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将劳动观念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形成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力手段。教学部门在每周一下午班会课后设置一课时的劳动课,以此保证学生参与校内劳动与劳动实践的时间;各科学科带头人指导各教研组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体味到劳动的意蕴,如在政治、语文学科中进行劳动精神与价值的探讨,着力劳动态度与观念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美术、通用技术学科组织学生创作绘画作品、制作手工作品等,促进创造能力的提升,这既是教学与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也是方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实验、观察、活动等方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四)实践活动体系建设

    在劳动实践活动实施层面,学校依据“回归学生生活、回归学生体验”之原则,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多渠道、多样式、多层次的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予以落地。德育部门加强宣传,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加强劳动意识教育,开展系列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创意拼盘比赛、黑板报绘画大赛、端午元宵民俗体验、二十四节气花架制作比赛、团队竞赛等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与体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组织学生参与食堂志愿者体验服务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体验食堂工作人员日常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也促使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从而加强劳动观念与意识。

    彰显“劳动教育”成果:质量提升

    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积极探索与扎实开展使学校校本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现实生活更加生动,使学生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它对学生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既有即时的改变,又有深远的浸润。学校建立了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学生树立起校园主人翁、建设参与者的意识,展现多元才华,朝着最好的自己迈出坚实的脚步。实践体验、感悟迁移、促进发展,应该是南平市高级中学劳动教育很有价值的功能。

    历经3年的劳动教育的实施与渗透,对“多元·和合”办学特色的深化探索,南平市高级中学取得了多元实效的办学成果,办学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确立“劳动创造·多元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的出发点在于,让起点高的学生能够通过在文化科目上的努力考取本一批院校,基础一般的学生则能够通过选择艺体方向努力考取本科批院校甚至本一批院校,深刻体验劳动创造人生的价值,契合“劳动创造·多元发展·做最好的自己”的精神。

    在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的引领下,近年来南平市高级中学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机会,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为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创造条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社会影响日趋扩大。学校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在教师勤育、学生勤学的基础上,2018年高考实现“低进高出、多元发展”教育目标,取得了远超录取生源的优异成绩,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枫岗埋首实干之风炽盛,全校师生坚信唯有以劳动创事业、以劳动造未来,方可推动学校事业不断精进发展。(夏 庆 刘 佳 李 慧 张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