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每一个生命的声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殷健灵的新作《访问童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本。读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读到第三篇的时候,我就有很强烈的冲动,想把孩子拉过来跟我一起读。在我看来,这部作品适合各种年龄段读,对于孩子们来说尤其珍贵,可以成为陪伴他们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人生之书”“生命之书”。

    首先,这本书给出了读者如何面对痛苦、孤独,从而破解痛苦、走出孤独的路径和可能性。书中描绘的光明的童年比较少,大多都是或痛苦或阴暗的童年。在每一个童年的生命中,那一点点小小的痛苦,在当时的孩子看来或许都是天大的痛苦。这本书的第一层意义也就在于此,可以让现在的孩子们从中看到世间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存在。不仅如此,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词——孤独贯穿全书。每一个生命必定是孤独的,那么,是沉浸在孤独里面,还是打开一个走出孤独的可能性的方向?我觉得更重要的价值在后者。书中,作者殷健灵通过她的访问,尤其是“写在边上”这种形式,像心灵牧师一样,给每个人一个可以倾诉的小窗口,帮助人们走出孤独和痛苦。

    其次,“关注生命、倾听生命、善待生命”的主题让这本书显得厚重而有质地,令人震撼。作者殷健灵的写作姿态是充满善意、宽容的,她认真倾听每一个生命的声响,忠实记录,温暖地对待它、呵护它。这让我想起两个女作家,一个是意大利的作家法拉奇,她写过《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还有一个是20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虽然殷健灵的这部作品《访问童年》与这两位女作家的作品主题和范围都不太一样,但都是纪实性非虚构的写作,其共同点就是关注生命、倾听生命,最终的落脚点是善待生命。从《访问童年》这部作品中,我从头到尾看到的是作者殷健灵面对每一个生命时的那种善意、宽容以及温暖,而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可以化解掉很多痛苦和孤独。这样一种写作姿态非常宝贵。

    再其次,从文学意义上来讲,这本书把“童年”作为独立的意象集中呈现,使童年具有自己的性格和形象,它对于中国人的现代性建构具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在书中,我们看到别人的童年,也从别人的童年故事中窥见自己的童年。童年影响、童年记忆在文学叙事的审美化表达中,都以独立的姿态集中呈现,使童年获得了应有的注视和关注。当童年不依附于某一个生命,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出现以后,它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才有可能对中国人今后的生命、精神、气质等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访问童年》不仅对于今天中国人的现代性建构具有一定的意义,还应该具有更高的社会学意义。

    综观下来,殷健灵的这部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童年样本,每一个故事读来都让人意犹未尽。这是个开放的体系,从素材的选取上来说,童年样本的选择首先要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当然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而从作者方面来看,可能基于作者身份和工作的关系,书中童年样本的选择更偏向于东南部,如果有可能的话,西南、西北等更多地区可能还有丰富的样本等着作者去打捞。如果这种基于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之下的童年文本都被打捞并呈现出来,那么解答中国人为什么是今天的样子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答案,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来路、去向也都会有一个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期待着作者能沿着这个写作方向和路数走下去,做得更好。

 
上一篇:守候父爱 守护乡村     下一篇:教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