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藏地书写与精神追求
杨志军是著名的成人文学作家,其代表作《藏獒》三部曲发行量达数百万册。他的“荒原”和“藏地”两大作品系列,以想象力、悲悯心、自由开阔的视域,创造了葳蕤浩瀚的藏地文学世界。近日,他专门为孩子们创作了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一改以往在成人文学创作中的那种批判精神和沉郁的悲剧意识,用一种从容恬淡、平静克制的叙述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讲述了在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大草原,由于气候变暖、牲畜过度釆食,草原面临退化,藏民们纷纷迁居城镇的故事。小说以孩子的视角,着力刻画了一群淳朴善良的藏区牧民,生动细腻地再现了藏区原始自然的生命样貌和社会形态,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朴实的情感,以及对人与自然、生命与信仰和传统与现代的深邃思考。
在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举行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出版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以及李建军、朱自强等专家学者围绕作品的“藏地书写”“生态哲思”“儿童视角”“诗性语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嘉宾认为,这是一部内容丰富、主题深刻、极具艺术张力的儿童文学作品。尤为可贵的是,它不同于现今众多的生态文学、乡村小说所流露的“都市敌意”和“乡村原教旨主义”倾向。作者虽然在创作中对传统游牧文明的逝去表达了眷恋和感伤,但却是一种理性的接受,传达了人们对迎接新时代新生活的包容与期望。此外,作品高品质、诗性化的语言艺术,使整部作品洋溢着诗性与童真,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谈到为什么要创作儿童文学,杨志军坦言,当下社会浮躁,他想借助多样化的表达来书写自身的文学理想,把藏民族对于自然与生灵的敬畏、对于爱与善的坚守传达给小读者。同时,他要把传统逐草而居的牧民生活方式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为即将消逝的游牧文明做可信的遗存。他虽非纯粹的儿童文学作家,但是他期待通过文字凿开一条直通心灵的通道,让孩子们在认知自我、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懂得生命的丰厚、多样和辽阔,明白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