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与“大”的辩证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每日有“小诵读”,每人有“小礼仪”,每班有“小特色”……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铲头李小学精准把握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脉搏”,把传统文学教育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学生行为养成,通过抓点滴、抓全校、抓常态,营造了浓郁的传统文学氛围。

    铲头李小学是一所位置偏僻的农村教学点,仅有5个教学班、159名学生和13名教职工,校舍全是平房。尽管规模小,硬件差,但用“小诵读”传承“大经典”,“从古典精髓中求突破,方能引领学生成长”的发展思路,让学校建设迎来了春天。

    “孩子没教好,是德育工作的耻辱!”上任伊始,迎着全校师生的眼神,校长崔玉明一锤定音,为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定下了调子,引发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经典共成长”的行动。学校分批次组织教师,先后三度赴山东曲阜儒源参观考察,同时全体教职工建言献策,提出“个人自学、家校齐学、每日坚持、全校同步”,将《弟子规》《大学》《论语》等国学经典引入课堂,出台了“四项机制”:每周设一节传统文化课,将经典诵、读、讲、写融入到课堂教学;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全体老师集体诵读国学经典;每天晨诵和下午课前,学生集体诵读30分钟;校园广播时段播放不同的国学经典,让师生、家长都接受传统文化润泽。

    三年级(1)班许鑫磊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孩子放学后回家不是贪玩就是调皮,现在每天背古诗,比以前懂事多了,也知道体谅我们了。”

    在铲头李小学每周一都会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礼仪——晨拜孔圣人。无论寒暑冬夏,全校所有师生都会列队集合,恭恭敬敬向伟大教育家孔子行礼。该校德育主任王明明,向笔者算起了“礼仪账”:学校把孝亲尊师文化列入道德教育规划,“入校即礼、入班即静、入座即学”引领学生做孝亲尊师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孝道诚信友善”等交流会;评选“德行好少年”“德行好老师”“德行好家长”,将事迹照片搬上橱窗张贴、校园广播,扩展“小礼仪”的辐射效益等。

    沾化区教育局局长丁明新说:“小小礼仪,大有天地,铲头李小学的礼仪教育,真正道出了和谐校园的真谛。”

    此外,铲头李小学还涌现出了一个个匠心独具的“小特色”,每学期举办师生经典诵、读、写“三项全能”比赛,全校共同参与“古诗词大会”“红领巾读书节”比赛……

    周而复始,学校依托春节、元宵、清明等传统节日,引领师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知传统、懂传统、弘扬传统;利用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及父母生日等契机,开展“感恩社会”“感恩老师”“关爱长辈”系列教育活动。孩子们懂得了“守礼从小做起”的规矩,校园道路脏了、门窗没关好,不用老师吩咐,孩子们个个抢着上前打扫、关窗,“学校荣誉,从我做起”的理念早已经深入到他们日常行为之中……

    “以小见大、以小喻大,方能以小成大、以小变大,从古典精髓中求突破,才能真正把教书育人的种子深植进每个师生心头!”崔玉明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