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核心课程革新 优化校园文化氛围
在倡导文学审美性乃至艺术自律性思潮的冲击下,多数大学生在写作中迷恋文字游戏与文本支配性,热衷于“为艺术而艺术”,过度追求艺术直觉,致使其文章缺乏思想性,这种现象进一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语言表述危机,形成被传统理念无法承受的文化怪状。那么该如何提升大学生写作的思想性?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写作教学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不难发现,虽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蒂是因为疏离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思想的指导而造成的,这一思想是规避大学生错误写作认知的有效良方,是促进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无法逾越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理论依据文学史的实例证明了文学创作的思想性、作者世界观的力量和意义,以及正确对待现实的必要性。所以,只有立足于生活真实,真正阐明创作的科学思想基础,才可能揭示文学创作过程中艺术直觉的意义,否则,任何艺术直觉都只是一种“梦游病”的现象。为此,哈尔滨师范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革新,以课程改革为重心,构建精品化课堂,整合校园文化精华,尊重大学生的主体特性,强化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思想教育的力度。
推进核心课程革新,重构课堂教学,搭建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思想教育阵地。
为真正推进高校核心课程革新,学校2018年特别推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以文学院学生为核心推出“马恩文思写作”课程,把理论指导与学生写作实践相结合,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学校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对于新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方式,加强课堂讨论、失败案例考查等教学策略,引导大学生细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淬炼思想与升华境界”,稳固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思想的潜在培育基础,严肃课堂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深度概括生活的能力,树立美的正确取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决不能把大学生列入生活的消极旁观者之中,这些具有不同审美观的大学生,对现实和人都表现出探究的兴味,因此,哈尔滨师范大学将“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学校注重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利用微信、手机客户端,营造网络舆论环境,举办交流、体验写作经验等互动活动,将网络活力内化为促进思想进步的巨大动能,力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观,防止他们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将美丑倒置,进行脱离“人民性”写作的无病呻吟,使之真正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意义,具备“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为。通过设立校园投稿箱,评选出优秀的文章刊登在校刊上或由校园广播播出,鼓励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思想指导下,思考时代记录生活。
分层分类教学,尊重大学生个性特征在写作实践中的主动性。
在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思想教育过程中,为防止过度追求教育的绝对平衡,哈尔滨师范大学注意到学生群体及个体的特殊性,时刻注重因材施教。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研究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多项现场写作竞赛,通过赏读品读的方式,去糟粕取精华,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思想的认识,使更多大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只有融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的文章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为指导大学生写作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哈尔滨师范大学进行的多项举措,真正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理论实践应用的进步,更是培养专业人才手段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思想能够指导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祛魅,走出艺术直觉幻象,把文学创作实践置于当下场域,使写作探索达到艺术发现,而不是“代替”这些发现,为大学生了解未知事物而开辟了道路,更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更有效手段。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孙伟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