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才强校 江山代有“名师”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教育部门重点推出“三名”建设工程,力求通过培养选树一批代表前进方向,且具有突出业绩的名校、名师、名专业,示范引领全省中职教育质量实现全面提升。

    这其中,江山中等专业学校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名师”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将“人”的建设和“制度”的建设有机融合,使“名师”的成长更具获得感、方向感、使命感,其先进科学的理念与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幸福教育 

    让教师更有获得感

    浙江省江山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浙江省一级职业学校、浙江省首批中职名校立项建设学校,也是首批国家级别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

    作为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校长蔡之青的办学理念极具战略眼光和务实精神,他直言:“教师有获得感、幸福感,教书育人更有积极性、创造性。所以,我们办学理念是‘把学校发展建立在师生幸福愿景上’,以提升师生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幸福教育。” 

    在此理念推动下,学校创新提出“构建幸福校园,打造快乐课堂”的口号,面向全体教师,以“重规范、提技能、强师德、树形象,争做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为宗旨,狠抓校本培训,全力促动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打造职业幸福感。

    为更好帮助教师适应浙江“选择性课改”的新要求,吃透课程改革的观念和精神,学校一方面有序组织校内各级各类名师资源对课改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积极邀请校外各级专家来校交流,并通过开展讲座、上示范课、上研讨课、交流评比、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设计、校本教材开发等专业性培训,系统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现实和未来问题。

    为了促进教师发展,学校以“名师培养”为载体,实施每周一轮的“三个一”校本研修机制(一个教研专题会、一节公开展示课、一场幸福大讲坛);通过校本培训加强专业教研组建设,深入实施中职选择性课改,并以专业组为单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本课程;制定《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企业、行业、高校资源,通过“下企业”“入车间”“进高校”“出国门”等途径加强专业课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到国家级别、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学习研修;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校硕士学位,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选拔一批师德好、业务素质高,具有培养条件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出国培训;规范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和培养。此外,学校还积极发挥“名师培养”的引领作用,建立校内校外导师制度,创设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省级、衢州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努力造就一批具有教育家情怀的实践型、技能型、专家型教师;并实施“名师”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培养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特别制定了“智慧校园二年行动计划”,投资兴建了数字媒体教室、智慧教室、教学资源云平台,并依托浙江省之江汇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智慧课堂、教师培训平台等,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办公信息化;此外,学校还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之中,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技能培训及全国中职教师信息能力大赛,实践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项项以提升教师获得感为旨归的高质量校本培训,不仅让教师的整体素质稳步提升,更让教师们感受到暖暖的幸福。

    教分银行

    让教师更有方向感

    “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科学开发、管理和使用教师资源的重要前提。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为教师发展提供方向感。”在谈及江山中专综合改革的重大创新举措“教分银行”时,蔡之青校长如是说,同时他强调指出,“这个改革方向,是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方向。”

    2017年,为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江山中专探索构建了以“教分银行”为载体的教师评价体系,利用现代化设备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职工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业绩等相关劳动和成果进行考核与评价,科学构建起自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的现代校园治理体系。

    学校从顶层设计抓起,出台了《教工绩效考核办法》,并进一步完善了《星级教师评聘考核办法》《星级班主任评聘考核办法》《教分考核补充规定》等细则,兼顾新、中、老教师实际,合理调整考核权重,注重教分的计算方法公平合理,同时,着眼“发展性”,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坚持全面评价,使评价机制更加科学规范。

    学校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创建了“教分银行”数字化平台,教职员工可运用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登录钉钉移动办公平台等终端进行操作,不仅可以申报教分、查询教分,还可上传图片,记录工作过程;相关APP还可对申报人、审核人进行短信提醒,防止漏报、漏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则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实时审核教分,进行阶段性汇总等,大幅度提升了学校绩效管理效率和水平,也使得评价更加科学、规范、透明、公正。

    “教分银行”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地域等限制,更可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对教职工的工作行为及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跟踪统计,突出以教师能力和实绩为主要评价导向,将教职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职务性劳动折算成相应数量的“教分”,对纷繁复杂的工作项目进行全面捕捉和精准考核评价,进一步优化学校薪酬分配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今,学校智慧管理系统(希沃教学系统、电子班牌等)已基本实现与省之江汇学习广场功能和数据的互联互通。

    经过两年的运用,以“教分银行”为基础,学校逐步形成相对完整、合理、公平的教师评价体系,并形成“以系统作保证、以标准谋细化、以数字达精确、以专业臻卓越、以持续求精进”的校园管理格局,实现了“人”与“制度”的完美结合,为实现“幸福教育”强师筑基。

    百师登高

    让教师更有归属感

    翻看江山中专的人才簿,师资显赫,学校现拥有省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1人、“浙派”中职名校长培养人选2人、“浙派”中职名师培养人选2人,衢州市名师名校长4人、衢州市学科带头人3人,江山市名师名校长7人次。

    近年来,学校创新推出“百师登高”工程,既着眼学校发展的现实需求,又注重与江山市教育部门提出的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材、八年成器的“1358”长远规划精准对接,全面助力教师登高。

    根据工程计划,学校将通过三年的培养,确保全部教师成为“合格教师”;三分之一教师成为“教学新苗”;六分之一的教师成为“教学骨干教师”;再培养各级各类“名师”3人、省“特级教师”或省“特级教师”培养对象1人,以此带动全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针对“教学新苗”培养,学校全面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新进教师及时找到依靠,并在老教师帮助下树立服务教育事业的思想,熟悉教育法规和教学环境,初步掌握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及教学技能等,为教育教学工作起好步。

    针对“骨干教师”培养,学校推出“青蓝工程”“名师培养工程”,从在职在岗的教师中选择师德高尚、理论素养深厚、教学艺术精湛、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师进行培养,通过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实践磨砺、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其稳步成长,优秀者将升格为省“特级教师”培养对象。同时,将师德师风好、基础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的优秀青年教师选拔为教研组长和中层干部的培养对象,全面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和管理能力。

    针对“名优班主任”培养,学校制定了《星级班主任评聘考核办法》,通过培训全面加强班主任的班级建设能力、指导个体发展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促进班主任进一步了解掌握教育、心理、社会等六大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及成长导师指导、团队建设与管理、教育资源整合与运用、校园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八项基本技能。

    针对“中层干部”培养,学校严格执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遴选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具有较高培养潜质的学校中层干部,通过以老带新、研修培训等优化思维方法、提高思想素质和执行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校持续发展和学校队伍建设储备后备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名师”成长的背后是一整套务实管用的保障体系。学校成立了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教师和名师组成的各类人才培养建设工作小组;建立了发展性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监控与绩效考核;制定了定期集中学习活动制度等配套支持措施,支持教师学习、研修和示范活动;组建德育工作团队等各级各类团体,为师生发展提供帮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江山中等专业学校“江山代有名师出”的成功实践,不仅在于成功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名师”队伍,更在于充分激发出全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地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而这,正是“幸福校园”的底蕴,“名校建设”的底气所在。(王丽英 郑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