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唯分”困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4-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六一儿童节家校联欢活动上,山东省东明县第四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展示艺术球操。 每年3月,学校和家长一起为学生规划一周的春游活动。图为春游中,学生在专人保护下过吊桥。

    教育评价改革是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之一,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口中“最硬的一仗”。在基层,“五唯”评价标准也是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痛,不过,有人已经行动起来了。

    王铁军是一名“齐鲁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当他2016年到山东省东明县第四实验小学挑大梁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四实小,垃圾校,老师都是乡巴佬。”很多学生数学只能考七八分,甚至一些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

    就在这样一所底子差、生源弱的小学,他排除万难,从学生评价改革入手,发起了突围。

    山东省东明县第四实验小学地处鲁西南一隅,建校仅两年多。第一年开学时,只招到了70多个学生。

    原来,这是当地为了化解“大班额”,在某中学旧址上改建而来的一所学校,教师来自周边各个乡镇,很多家长闹着不愿让孩子上。实际招进来的学生,考试成绩大多并不理想,学校从一开始就受到“唯分”思想的困扰。比考试、比分数是比不过其他学校了,但这几十个孩子还要有尊严地生活学习,还要健康、自信地成长,从何做起呢?

    校长王铁军决定,从学生评价改革入手,突破“唯分”困局。

 困境中的孩子

    如果我们缺少多元化评价的思维,那么像王强这样的学生,每天都会生活在痛苦和烦恼之中,他们还能健康成长吗?

    “在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教育评价模式下,每到考完试发分数的时候,就是孩子们最黑暗的时候。”王铁军说,“不论分数高低,都是一样。”

    王铁军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学生王娜和王强是姐弟俩,同在该校就读。每次考完试,姐姐王娜的分数高一些、成绩好一些,回到家一报告,爷爷一高兴,就拿出钱包,奖励二百元。弟弟王强分数低、考试成绩比较差,每次考完试回家都不敢报告成绩,磨叽到最后,总免不了一顿粗暴的训斥。

    久而久之,姐姐王娜拿的钞票越来越多,而总是挨训受批的弟弟王强,逐渐开始出现消沉叛逆倾向,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王强不管家长说什么都不愿听,让干什么也不愿干,一训得急了,便要离家出走。

    家长这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着急发慌。和老师交流后,学校组织心理咨询专职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积极展开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逐渐缓和紧张的家庭亲子关系,孩子才慢慢恢复正常。“这孩子已经不是考试分数的问题了,而是心理消沉、缺乏自信。”王铁军说。

    民间有种说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王铁军说,在唯分数论英雄,单一、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评价模式下,很多孩子就处于这样的困顿之中,没有尊严,没有自信,亲子关系紧张,找不到自我。

    “当下大多数的评价还是‘应试教育’思维背景下的固化的考试结果评价,学校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往往就是考试分数,很多老师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优秀的考试选手、传授考试经验和技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变成了课堂满堂灌,再加上课下辅导、周末休息时间补习导致过度学习,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四实小教师王慧敏说。

    学生王金敏刚入校时沉默寡言,成绩也不是很好,但班里有脏活累活,他都会抢着干,助人为乐、而且很有礼貌。课间活动打篮球时,他动作机敏,控球能力更是没的说。然而,一提起写字考试,他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写字考试对他来说似乎真的成了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像他这样的孩子,四实小有很多。

    “其实,不论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都有表现的欲望,有被认同的渴望,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通过学习以外的途径,寻找认同,找到自信。”四实小教师刘月华说。

    刘月华班上有班级任务分配表,明确了每个学生的任务。办公室换水、垃圾清理等,由张世玉负责。就是这个平时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咋样的孩子,每天都会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刘月华的鼓励下,张世玉也慢慢地喜欢读课外书了。

    “不是老师改变了他,是劳动改变了他。”刘月华说。

    还有个子矮矮、声音沙哑的李兆聪,这个并不起眼的孩子成为“锁门员”之后,总是最后一个走,站在路队的最后面,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尽管学习成绩不佳,字体还东倒西歪,可他每天脸上洋溢着善意的微笑。“后来他转去另一所学校上学了,每每想起他的笑脸,我都有些惦记他。”刘月华说。

    “当我们一味地追求孩子考试考高分的时候,很可能扼杀了孩子其他方面的长处。如果我们除了按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之外,缺少多元化评价的思维,那么像王强、王金敏、张世玉、李兆聪这样的学生,每天都会生活在痛苦和烦恼之中,他们还能对上学有兴趣吗?还能有阳光快乐的心态吗?还能健康成长吗?”王铁军反问。

困顿中的学校

    不少孩子数学只能考七八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技能、卫生习惯,基本无从谈起。

    现年49岁的王铁军,从教已30载,当过中学教务主任,又在城乡学校干了20年小学校长。3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让他坚信教育是个值得付出生命的事业。

    2000年,王铁军还在担任乡镇中心校校长时,走村入户动员村主任和老百姓集资办学改造教学点的危房。老村主任卖了自家的杨树和仅有的一头耕牛,才凑齐了余款。“老村主任的事迹影响我一生,时刻都召唤着我对教育的热爱。”王铁军说。

    2006年,王铁军从农村中心校调到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2010年又被调到东明县第一实验小学。“当时学校老教师居多,大多思想保守落后,单纯追求考试成绩,语文数学教师争分夺秒,甚至挤占音体美、常识课堂。”王铁军说。

    为了经营好这所学校,王铁军立足“笃于爱,智于行”办学理念,创新育人模式,把德育细化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去,构建了“X+1”(“X”为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1”代表学科下校本延伸活动)学科课程、学科德育。

    2016年9月,当地在推进化解“大班额”的过程中,在原先一所中学的旧址上,筹建县第四实验小学,把原来第一实验小学二至四年级8个班的学生,调到第四实验小学,建立新校。以此为基础,县里又另选新址,正在筹建第四实验小学高标准的新校园。王铁军被任命为这所新建小学的校长。

    然而,在第四实验小学建校的第一天,就有一百多名家长出言不逊,大闹一通,不愿让孩子来这里就读。两天之后,从第一实验小学分流过来留下的学生,不足20人。这所小学的教师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基础不一致,思想不稳定。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四实小,垃圾校,老师都是乡巴佬。”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开学总共只招到了周边70多名学生。“开学调研后我们发现,这些学生里面,还有不少孩子数学只能考七八分,语文考二三十分,很多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科知识和技能、生活卫生习惯,都基本无从谈起。”王铁军说。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老师来自各个乡镇学校,给学校教学与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人生一世,总要尊重一些什么,改变一些什么,坚守一些什么。”王铁军说,“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事,无论压力多大,也都会不遗余力地向前冲。”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王铁军和教师们权衡再三,决定不再“唯分数论英雄”,从教育教学改革评价入手,重构“教”与“学”的关系,更好地为这些活生生的学生发展服务,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尽量不落下一个孩子。

困扰中的求索

    但当前的教育恰恰是颠倒的教育次序,过分放大学习与技能,弱化身体与道德情操。

    “当初为什么要下决心改革‘唯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教学评价引领模式,开展多维度板块式评价改革?现在说起来也非常可笑,因为我们已无任何退路。”回想建校之初的情境,王铁军苦笑着说,“面对几十个家庭教育环境不甚理想,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亟待养成,自信、学习兴趣亟待培养的孩子时,再走‘唯分数论英雄’的老路,已经完全行不通了,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打破原有模式,走改革创新的新路。”

    浸润城乡教育多年,王铁军认为,纵观农村中小学办学现状,恐怕最先要解决的,是三个“不”的问题,即“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社会不满意”。

    究其原因,他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干预太多,教师的教学成了“戴着镣铐的舞蹈”;二是教师业务素质不高,仍停留在个人经验与教科书层面,国家课程校本化没有真正落地;三是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统考、月考及竞赛考等推波助澜,把教育引向“刷题”竞赛;四是过多关注资源条件,跟风严重,风气浮躁;五是教师对国家学科课程标准研究不到位,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无法实施。这些问题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了一种机械的教学方式,明显违背人的认知规律。

    这种评价的氛围及其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影响无处不在。比如,最现实的例子就是,王铁军本身已是当地校长职级制中评上一级的校长,但如果按照现实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评比,则可能只能享受到三级校长的待遇。因为这所新建学校基础差,一时半会儿考试刷题肯定考不过其他学校,还会耽误孩子们正常发展。

    “对老师的评价也是一样,如果还是要一味地逼着学生考出高分数,以分数来评价老师、评价学生,给学生排队,给老师排队,这所学校就没有希望了。”王铁军说,“换句话说,‘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在这里已经彻底行不通了,起不到通过评价引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作用。”

    王铁军认为,教育说到底仍是“人”的教育,相对于人的素质而言,身体好应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其次是道德情操,道德情操好的孩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能力相对较强。学习好、技能高充其量只能排在第三、第四位。

    “但是,当前的教育恰恰是颠倒的教育次序,过分放大‘学习’与‘技能’,弱化‘身体’与‘道德情操’。”王铁军说。

    基于学校办学面临的现实情况及其对教育的认识理解,王铁军决心顶着压力带领老师们开展多维度板块式评价改革,以“教—学—评”合一,来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变革,在传统教育评价和发展模式中“突围”。

黎明前的“突围”

    家长发现,“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到这所学校后都变得开心、有自信了,都有希望了”。

    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明确表示,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并指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再难也要啃下来。此后,“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

    这在王铁军看来,无异于学校改革发展黎明前的曙光。在这“黎明”来临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王铁军和东明县第四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已从评价改革入手,撬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但这样单个学校“突围”式的改革探索,尚需更多支持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