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哀思中夯实价值坐标
又到一年清明时。“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唯一兼具节气和节日双重身份的节日,清明节一被提起,人们就很容易想到“清明谷雨浸稻种,立夏小满插黄秧”,想到在这个节点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感受清明文化的内涵,思考生命的意义。
“万古人心生意在,又随桃李一番新。”今天,我们除了在清明时期祭祖,也会很自然而然地祭英烈。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无论网上祭扫还是线下瞻仰,清明祭英烈都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因为这关乎时代风尚,也关乎精神传递,更关乎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实施一周年。清明祭英烈,不仅能夯实我们的价值坐标,更能激发出全社会对英烈的敬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回望来时路,正是一批批英雄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献出生命,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清明祭英烈,要用最肃穆的仪式表达对英烈的敬仰之情。我们常说生活不能缺乏仪式感,祭英烈尤其不能缺乏仪式感。祭祀仪式不能可有可无,真正怀有肃穆之心,才能在一系列庄重仪式中深切体会到英烈的崇高,加深对英烈的致敬。
说到仪式感,不能不提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此前统计显示,自2014年开始,我国已迎回五批共58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随同英雄归国的还有上千件遗物。今年4月3日,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祖国,覆盖国旗、悼念……一个个仪式激荡人心,极富感染力。“山河已无恙,最可爱的人,我们接你们回家”,在清明节前夕举行这种仪式,无疑意义深远。
清明祭英烈,就要用最真切而深沉的行动传承英烈精神。英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祭英烈不能止于完成几个仪式,也不等于在清明时期表达哀思就可完事,真正的崇尚是传承英烈精神,从而自我激励,更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更热烈地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中。
“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是方志敏当年的畅想,今天,我们早已实现了先烈的愿望,但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有更宏大的目标需要实现,这就需要发扬英烈精神,坚实前行。
清明祭英烈,还要用最真诚的方式礼赞先烈和慰藉他们的亲人。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英雄长逝,但英雄永远值得尊重和纪念。
从确立“烈士纪念日”,到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一系列制度设计传递出鲜明信号,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崇尚英烈。按要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烈士纪念设施和殡葬设施的管理,解决烈士家属的实际困难,以及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褒扬纪念活动……随着制度完善,全社会对英烈的崇尚将更加制度化。
置身于新时代,致敬先烈,传承先烈精神,握紧历史的接力棒,融入到时代进步的潮流中,既是实现出彩人生的前提,也是对先烈的最好告慰。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