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南沙风情 育时代少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4-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裹挟着千钧之力的钱塘江潮水沿江而下,随江水而下的泥沙和东海涌潮携入的泥沙淤涨,被一日两涌的大潮推拥,逐渐堆积,便形成了如今的南沙大地。这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名扬天下的鱼米之乡;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所学校就孕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成立在新中国之初,几经风雨,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渐找到了自身的定位,顺应时代发展,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它就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益农小学。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合理利用各方资源,结合自身优势,为学生创造宜人的教学环境,打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益农小学创办于1950年2月,原名为夹灶乡中心小学。1997年,随着镇乡撤扩并工作的推进,原夹灶乡中心小学与益农乡中心小学合并为益农镇中心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2018年学校搬入新校区,开启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之旅。学校位于萧山区最东端,濒临钱塘江口岸,西与党山镇、北与党湾镇毗邻,南与绍兴县接壤,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在历任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至今已成为浙江省示范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56亩,建筑面积22883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附设辅读班一个),1000多名学生。学校现任书记、校长孙伟良。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在职中共党员19人。本科以上学历62人,占全体教师的91.18%。拥有萧山区级及以上教坛新秀、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等23名。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各项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直以来,“让沙地孩子在自信中快乐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在这里求学的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是每个益小教师共同的追求。本着这一核心教育理念,学校在课程建设上从全局统筹,结合属地人文特色,践行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中所指出的要求:“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炼出了培养“书香人、文明人、自信人、快乐人”的课程建设总目标,结合“乡土人文”和原来的学生社团为依托的特长培训等,构建了“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性课程个性化推进”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情南沙课程体系。

    风情南沙课程体系中,众多课程的内容、开展的主题等都是以学校所在地——南沙大地的风土人情为基础的,其具体课程构成是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主的基础性课程和由风情南沙综合实践课程、风情南沙体艺特长课程、风情南沙科技实践课程、风情南沙德育课程为主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一顶层设计的课程体系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框架结构完整,实践路径清晰,对学校特色课程的落实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夯实基础课程,开展高效教育

    基础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国家教育部门对每个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基础教育就是在此基础上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可以得到相对应的能力提升。有鉴于此,益农镇小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教学课程,还结合南沙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人文底蕴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不仅丰富了基础课程的内容,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爱上自己的故土。

    除了在课程设置上下苦功夫,学校还不断学习创新,利用先进的信息教育平台夯实课程成果。自2014年开始,学校借助多功能先学单和学校自行开发的先学平台,按照“先学、展示、反馈”的要求,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创建高效课堂,不仅让基础教育进行得更为高效便捷,也为拓展性课程实施腾出时间和空间。益农镇小的多功能先学单,做到“一课一扫,轻松学习”。多功能先学单的结构与功能有8个区块:“导引区—导学功能、质疑区—质疑功能、随记区—记录功能、练兵区—练习功能、存档区—复习功能、先学区—先学功能、统计区—统计功能、扫描区—互动功能”,每张先学单上都有不同的二维码,借助二维码这一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功能”。有些在课外先学的内容,学生通过家长手机扫描二维码,可获得时长5分钟左右的一个微课,来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先学的内容,这一办法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进度,更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学生的教育过程当中。目前已经有多个学科的相应微课上传到优酷上,通过微课,实现课前的辅导功能。

    发展拓展课程,打造多彩生活

    在益农镇小的课程体系中,各类特色拓展性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填补了基础教育中学生兴趣才艺类素质培养的疏漏,更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校将拓展性课程大致分为普适性课程与精品课程两大类,这两类课程相辅相成,为“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成长平台。

    普适性课程主要指全校学生都要参与的必选课程。如学校特色的硬笔书法课程,益农镇小作为《中国硬笔书法》杂志社挂牌的“中国硬笔书法教育基地”,每个年级开设硬笔书法课,会写一手好字是学校学生毕业前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又如风情南沙“五心”德育课程,以“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为主导,每个年级选定主题后,由年级统一进行相关教材的编写,以年级为单位授课,开展德育实践课程,并初步形成科学的德育课程序列,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提高学生品性和习惯养成。普适性课程在发挥学校优势,培养学生特长,塑造学生品格方面效果卓然,让学生留下成长记忆,感悟成长快乐。

    精品课程主要指风情南沙综合实践课程、风情南沙体艺特长课程、风情南沙科技实践课程。这三类课程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创新性,多在学校原有的精品社团基础上转变而来。精品课程在课程设置和评价上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欲望。学校为学生提供“菜单式”选修科目,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协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选择一个以上的课程进行学习,不仅让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更能培养孩子们的一技之长。

    学校结合办学特色以及教师、学生的特长,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实践课程。如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艺特长课程”,其下就设有三棋课程、球类课程、书画课程、葫芦丝课程、剪纸手工课程、版画课程等多种课程,并聘请体艺有特长的老师、学生担任指导教师,学生通过走班形式,打破年级界限选择课程。除此之外,开设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实践课程,如电子百拼课程、航海模型课程、无线测向课程、智能机器人课程、头脑风暴课程、信息技术课程、3D打印课程、创客木工课程等,学生实施“走班选修制”,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多年积淀,这些精品课程已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积累了丰硕的活动经验。

    近年来,随着特色课程的深入实施,学校逐渐形成了“一大特色”(德育特色学校)、“二个基地”(原:省活动课程研究基地、中国硬笔书法实验基地;新: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直属实验学校、浙江省数字教育资源实践应用基地校)、“三类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四大工程”(强基工程、砥柱工程、秋实工程、名师工程)、“五个亮点”(特殊教育、巾帼文明示范岗、三助工作、家长学校、科技社团),为新一轮的发展构筑了良好的平台。

    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未来负责,这样的教育态度不仅成全了莘莘学子的精彩人生,也让学校收获诸多赞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浙江省教育学会农村义务教育分会先进集体”“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杭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萧山区德育特色学校”“萧山区第一批文明校园”等70余项区级以上荣誉。

    回首往昔,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益农小学历届全体师生用付出收获荣誉;展望未来,学校将借助更高的起点腾飞翱翔。风雨兼程近七十载,他们始终不忘肩上责任,保持初心,一切只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在未来的时光中,我们有理由坚信,这群拼搏的、快乐的、充满朝气的益农镇小人将承载着他们的使命,朝着“办一所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新优质城镇小学”的办学目标和“培育具有南沙情怀、博学多才、善于创新的新时代自信少年”的育人目标,带领学生、带领学校飞翔在更广阔的天空,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夏 庆 孙伟良 赵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