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本身不发光,关键看环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4-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物科院)教授葛炳辉在单原子催化剂的球差矫正电镜表征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提取出的金属催化剂在中性和碱性的电解液环境中,都表现出了显著提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在微生物燃料电池器件应用中,也表现出了远超前期文献报道的功率密度和长达820小时的稳定运行状态。

    “能够心无旁骛专注于科研工作,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很庆幸,身边有人为我的幸福保驾护航。”在学校,记者看到了正在筹备新一届材料科学论坛的葛炳辉,做着自己钟爱的科研工作,葛炳辉显得意气风发。

    葛炳辉介绍,此次的学术论坛将会邀请国内顶级的材料科学研究专家,学术观点的碰撞交流一方面会激发学院里年轻教师更多的思想火花,同时也会让更多的业内专家了解安大,青睐安大。

    这一场学术论坛,葛炳辉期待已久,学院的行政后勤部门已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了紧张的会务筹备工作,各项工作均已安排妥帖。“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就是提出想法,列出邀请名单,其他的事情,学院的后勤服务部门都会帮我们一一敲定。就好比我们只要规划好道路,身旁时刻有强大的团队帮我们清除路障,准备油储,我们自然可以轻松驾车,也能够更加专注前方道路。”

    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到安徽大学,葛炳辉对学校自由的科研环境和灵活的体制机制感触颇深。2018年,葛炳辉从北京来到了合肥,初到合肥之时,他也是无数的问号挂满了心头:“学校当初的承诺是否能兑现?自己能否顺利融入到新的团队中?这里的科研条件能不能比得上中科院的水准?”

    学院党委书记卞光文看出了葛炳辉的担忧,以马上就办的速度在葛炳辉到任的一个月时间内,落实了住房、妻子工作和孩子上学的问题,并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以文件的形式将科研硬件标准的提升和人才薪资的稳定进阶固定下来。卞光文戏谑着告诉葛炳辉:“你看看,这样就算我们都走了,你们依然可以安心在这里做科研。”

    2017年9月,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一所年轻的理工类学院,物科院前进的脚步显得轻松有余,朝气蓬勃。

    学院灵活的体制机制让人才和智慧在这里充分涌流。“大师+团队”“双聘”“预聘”“短聘”等选进机制为不同的人才定制了不同的渠道。目前学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62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或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5人,“青千”13人。在此基础上学院目前招收到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53人,“以元老力量带新生力量,让我们的团队人才层次更加丰富。”葛炳辉说。

    据了解,学院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年轻的学院里有一批年轻的教师,在一众老牌的学院之中,安大的物科院是一抹明亮色。

    而在卞光文看来,年轻从来就不是劣势。“金子本身不发光,关键看环境。”

    到2020年,学校计划投入4亿元为学科建设提供可靠支撑。2018年,已投入13500万元用于设备采购计划,目前学校已完成6个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的论证工作,以“电镜中心”为代表的一批高端科研平台已投入使用,现代实验技术中心的综合测试设备和科研手段已达国内外领先水平。“年轻人来了,我们有最先进的设备,有强大的服务团队扫除后顾之忧,有前辈带领指路,帮助他们规划方向,而这些都是科研成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助推剂。”

    今年是青年教师李亮来到物科院的第二个年头,在这里,他收获了满满的科研成果,对未来的道路也更加笃定。

    至今,李亮仍记得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他忐忑地走进卞光文的办公室,犹豫地问:“书记,我来到这里,你对我的未来有什么规划?”那时,他正陷入在去一所一线城市高校和安徽大学的两难抉择中。

    “我被学校高标准的科研设备和创新的体制机制所吸引,更重要的是被学院领导诚挚的爱才之心所打动,感觉在这里,自己是被重视的,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李亮说。

    搭好平台,扫除障碍,年轻人自然能够充分释放光和热。目前,物科院计划将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0项以上,成功获批“安徽省实验室”“省部共建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基地”等创新平台,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论文200篇以上,其中SCIENCE、NATURE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达到30篇,自主研发3—5种新型功能材料,获批授权发明专利超过50项。“我相信选择比天赋重要,学院和年轻教师的彼此信任将让学院的创新力充分涌流。”卞光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