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拓展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劳动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儿童积极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体验。劳动教育的首要方式是通过引导儿童在真实的身体感受中,培养习惯、磨炼意志、锤炼品格。劳动教育的关键是要引导孩子从生活劳动做起,从体力活动开始,从衣食住行的生活做起,让儿童在劳动中动手、动腿、动身。在此基础上,可以围绕手工、综合实践、技术实践等新型劳动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进一步拓展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劳动教育的领域与形态,发展儿童多样的劳动体验与劳动经验。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劳动核心价值观、培育劳动核心能力、提升劳动关键素养,引导青少年儿童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与此同时,要融合和融通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各育的关系,通过劳动教育发展求真和创造能力,涵养智育;依托劳动教育发展丰富的社会关系,提升德性素养;通过劳动教育生产美的作品、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力量,培育审美能力。要将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途径,让劳动教育的价值在与各育的相互渗透中落地生根。

    劳动本身具有审美价值、享受功能和正向力量。劳动教育首先要激活儿童在劳动中的审美体验,引导儿童享受劳动的成果、劳动的创造和劳动的乐趣。要不断地引导儿童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劳动的光荣、生命的价值和智慧的力量。同时,要认识到,儿童本身存在着厌恶劳动、不愿吃苦、意志薄弱、留恋安逸的“天性”与“本能”。为此,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磨炼价值,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好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培养儿童吃苦耐劳、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让劳动教育成为建构儿童良性人格的过程。

    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人、培养人、提升人。劳动教育既可以在模拟的劳动情境中进行,更需要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培育;既可以通过结构化的学校课程实施,更需要经验化的学校活动涵养。劳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生活化的学校环境、日常化的家庭情境、常态化的社会活动,要在家长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中,培育儿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怀,引导儿童幸福劳动、幸福成长;要在师生的劳动交往中,发展儿童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创造性的劳动能力。与此同时,要通过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外实践活动等,有目标、有方案、有预期、有方向地培养儿童的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增强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和逻辑化,提升劳动教育的目的性和方向感。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