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附属中学:全E生态促动全新学习
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会为高中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在E学习浪潮席卷每一所学校的背景下,作为江苏的省属重点高中,又该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2012年,有着“数学帝”之称的葛军初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长期的一线教学管理经验加上特有的数学学科思维,让他对这一问题格外关注,于2015年提出了“全E教育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葛军认为,在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学校应当借助于科学技能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更有效促进孩子学习的教育生态动力系统。
在精致课堂中实现精神生长
全E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全”,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长,即一种浸润式的存在;“E”,包括E时代(electronic)、学习容易(easy)、更好地运用眼耳(eye ear)等器官、使学习更有效率(effective)、学习兴趣更加饱满(entertaining)等等。全E教育生态系统,即表示在互联网+背景下,在运用数字技术重构的学校教育环境中,以高效课堂为核心,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展示能力5个基本核心素养为培养要求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
怎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数学教师周杰的一堂数学课,让记者获得了直观的体验。这是一堂函数课,如何由函数参数变化推导图形变化,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借助于平板电脑上的制图软件,学生在输入函数公式后,可以轻松地获得对应图像,并通过修改参数的方式进行数学实验。如此一来,通过观察大量的函数实例,学生即可归纳出函数的性质。此外,通过无线网络共享,每个学生都可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得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由于省却了绘图时间、疏通了共享环节,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极大提升,学习的愉悦感大幅增强。
在南京师大附中,这种高效课堂被称为“易(e)学课堂”。教师可以即时、准确把控学生的课堂反应过程与细节,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更有效地针对每个个体,帮助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顺序、学习主题、学习策略等方面做出更自主的选择。“这种全新的生态课堂,聚焦的不仅仅是人机对话、师生问答,更是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思维和情感的交互,从而实现学生人文、科学、艺术精神的融通生长。”葛军说。目前,南京师大附中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均已在探索“易(e)学课堂”变革。
在思接千载的过程中探索未知世界
“我觉得全E教育生态系统方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对于感兴趣的领域,他们可以了解所有想了解的,经由遍历,思接千载。”历史教师左昌飞深有感触地说。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最近,左昌飞在上《抗日战争》这节课时,课前就将学生分成4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搜索抗日战争主要历史资料,如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等,总结这些重大史实所体现的抗战精神,并通过多媒体形式上传至信息平台分享。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便有了相对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和相对广泛的阅读基础,“学生可以涉猎的领域超过了我的想象”,左昌飞很是惊喜。
虽然通过全E教育生态系统的打造,如今学生搜集资料的速度已大大提高,但葛军却并不满足,他希望通过系统的技术支持,学生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最全面的资料,且实现“一键尽享”。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个兼容并包、能够提供大量教学资源的大数据平台,并不断更新。在南师附中教师的理解中,这一数据平台的资源主题包含优质的网络课程视频及大量的各领域信息储备两部分。前者主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后者则帮助学生完成“遍历—探究”的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对于想了解的所有方向信息的全覆盖。
无论是不断更新的硬件技术设备、不断完善的应用系统,还是专门为此成立的E学习教研组,南京师大附中正在以切实的行动一步步迈向高品质育人的教学新境界。葛军更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将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广地扩散、辐射至外校乃至外地,惠及更多的学习者。
在润物无声中培养有灵性的学生
一个“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和谐的外部环境。对于南京师大附中来说,全E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成与发展,与学校高质量的教学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这环境包括图书馆、科学实验室、数学探究实验室、各类活动场馆等等。
自2018年起,南师附中图书馆每年购买图书的经费,由40万元提升至60万元,充足的经费为馆藏资源建设奠定了厚重基础。图书馆老师还在实验楼一楼与教学楼之间设立流动书柜,所有图书由图书馆统一配备、管理,图书定期更新。2018年底开始着手进行图书馆的新一轮翻新改造,优化功能与结构,美化软环境,为打造未来的智能化图书馆做好准备。
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学校在实施全科阅读课程(即涵盖各个学科的阅读项目)时底气十足。全科阅读课程位列学校三项校本必修课程之首,它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底子,在培养自身良好阅读、思维习惯的同时,深刻地理解各学科的思想方法,更轻松地面对学习。”葛军说。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则让这一切锦上添花。每学年,学校的主题书展举办7—8次,新书推荐会开办8—10次;校园书市组织2次;读书爱好者沙龙与师生交流会举行2—4次;专家讲座开办4—5次;地平线读书社活动开设10余次讲座;作文大赛至少举办2次。还有读者排行榜与图书排行榜活动每两个月公布一次。
而电子图书馆的建立,则让教师的读书需求得到了更加“智能”的满足。每位教师均可向学校借用kindle阅读器,并可以通过登录学校图书馆的kindle账号实现24小时、随时随地阅读。教师们可向图书馆推荐好的电子书,或在kindle上将喜欢的电子书加入到图书馆账号下的“心愿单”,由图书馆统一筛选、购买。目前,kindle云端共有电子书近3000本,随看随下,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阅读生活。
就这样,更多、更优质的实体文化情境,对学生进行着全方位、沉浸式的感染和熏陶,以润物无声、踏雪无痕的境界育人。“构建全E教育生态系统,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具有灵性的人。这需要我们及时转换思维方式,正确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学校环境、教学场景和管理模式的改变,确保学生高效地学习、健康地生长。”葛军说。(本报记者 潘玉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