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养育如何重建家庭功能
“当父母婚姻触礁,离婚已成定局,孩子如何少受伤害?”“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是离婚而是父母不能正确、理智地面对问题。”“30年的调解实践中,我发现至少三分之一可以消除婚姻危机,三分之一需要磨合一段时间,还有三分之一的确不具备继续生活下去的可能性。”“离婚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痛点,能否成为生命的拐点?”“孩子不是家庭的累赘,而是家庭的资源,以优势视角看待孩子,离婚的危机就有可能转化为家庭重整、家人重生的契机”……
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单亲养育与家庭功能重建”研讨会暨《破茧而生》新书发布会上,围绕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国秀与北京第十五中学教师陈盈合著的这本解读离婚家庭青少年成长轨迹的新书,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刘少杰教授、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杨畅法官、北京市西城区调解员协会会长刘跃新、《知心姐姐》杂志主编祝薇、音乐美学教育专家马骏、《父母必读》杂志主编恽梅等嘉宾,从不同角度聚焦“激活抗逆力”和“家庭功能重建”这一课题。
止损 从问题意识转向资源意识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大约50%出自离异家庭。”作为从事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十多年的法官,杨畅深知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但更糟糕的是“形式完整却关系冰冷的家庭”。
一次审理离婚案件时,有个初二女孩的话让杨畅印象深刻:“她说‘他们早该离婚了!以前他们整天争吵,让我时刻提心吊胆,后来就变成了冷战,谁也不搭理谁。我每天都不愿意回到冷冰冰的家里,他们还说为了我不离婚,这样的家我早就不想要了。’”
经常回复小读者来信的祝薇也认为,婚姻危机瞒不过孩子,孩子其实很早就能感觉到,而且有的孩子会用自己的方法去干预。有个初一女孩曾向祝薇求助,说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父母从课堂上拉出来,告诉她离婚的决定,问她愿意跟谁。“从天而降的打击让这孩子几乎崩溃,非常愤怒地跟爸爸妈妈吼,‘你们要想离婚就把我从中间撕开,一人一半!’” 就是因为这孩子的激烈反对,后来这对父母没有离成婚。
祝薇讲的真实故事,正好印证了田国秀和陈盈通过1500多份问卷、200多例访谈得出的结论——青少年面对父母离婚时,绝不是消极被动、任人摆布,而是积极应对、有勇有谋的。田国秀特别强调说:“不要对离婚污名化,更不要对离婚家庭的孩子抱有刻板印象,希望全社会能从正向、理性的视角看待离婚,挖掘孩子的抗逆力。”
“每年近300万离婚家庭这个数字背后,每一个孩子的遭遇都特别让人痛心和牵挂。”恽梅说自己第一次听田国秀用优势视角解读离婚问题时,眼睛一亮:“摘掉问题视角的有色眼镜,用优势视角解读孩子身上被激发出来的能量,相信不仅对单亲养育的家庭有帮助,对普通家庭也很有启发。”
“之所以要转换视角,是因为离婚作为不可消灭的一种家庭结果,与其聚焦各种问题所引发的无力感,倒不如去挖掘潜在发展契机。”陈盈说。
“离异家庭的单亲子女怎样成长,怎样才能获得资源、发展自己、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课题。”作为社会学教授,刘少杰指出从2006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搞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但至今成效并不明显,社会问题还在不断爆发,而且越来越复杂。“最艰难的就是家庭面临种种冲击,离婚率居高不下。社会治理必须触及单亲养育的家庭功能重建这些最隐蔽的、最复杂的层面。”
抗逆 保全亲子关系 激发孩子潜力
“抗逆力,就是家庭应对压力、恢复常态并获得健康发展的能力。”陈盈解释这个不太为人熟知的概念时说,“每个家庭都有可能遭遇挑战,身体生重病、工作不顺利、婚姻亮红灯等问题,不是生活的特殊态而是常态,绝大多数家庭都有能力面对危机、应对挑战。离婚意味着家庭结构解体,但并不意味着家庭功能完全丧失,夫妻双方仍然可以通过行动来改善孩子对离婚的认识与单亲养育下的成长境遇。”
对此,杨畅认为前提是离婚后父母双方要能够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将离婚危机转化成孩子成长的契机,关键就是保全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单亲养育中也能健康成长。”
关于保全亲子关系,在法院当了30年人民调解员的刘跃新列举了很多让人痛心的案例:“74%的离婚案件是女方提出的,超过80%的女方坚持孩子一定要留在自己身边。”“孩子是有生命主权的个体,但有些母亲实际上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即使丈夫心中念及孩子,也无法接近孩子,有的甚至导致孩子出现精神崩溃。”
刘跃新严肃地指出,父母离异以后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夫妻一旦提及离婚,一定要考虑孩子,决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能让孩子在失去父母合力养育的情况下扭曲地成长。
作为单亲养育的亲历者,马骏分享了自己如何郑重其事地跟7岁的女儿谈及离婚、如何和现在19岁的女儿一直是好朋友的故事,令人动容。她说:“我们分手时女儿4岁多,到现在我和她爸爸还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从来不隔绝她和爸爸之间的交流,从不打听他们说了什么,有时她和她爸爸生气,和我唠叨,我就说‘那是你们之间的事情’。现在孩子发展得非常阳光开朗。”
具有更强的自立意识和责任感、更自信、思想开放、协调能力强、看待事物更加理性……恽梅列举研究发现的这些离婚家庭子女身上的特点,认为在刻板印象中人们常常忽视孩子的能量。“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系统中,孩子的心声和父亲、母亲的声音,任何一角的缺失都是遗憾的。挖掘抗逆力需要系统解读家庭功能的重建。”
“优势视角是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概念。离婚家庭的孩子不是怪物,不一定只是弱势群体、风险人群、危机人群,他们最害怕的是怎么面对同学的眼光。”祝薇希望父母打算离婚时要先给孩子做心理建设,好好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处境。“保全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面对生活的变化和重建,相信孩子的修复能力,帮孩子找到再次成长和启动的力量。”
赋能 推行离婚教育 将危害最小化
“三分之一根本不需要离,三分之一需要磨合,还有三分之一我们会劝离。”刘跃新对离婚调解案例的三分法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有位男士说自己忍耐了8年,感觉可能属于第一个三分之一、又想进入第三个三分之一,因为“我想给儿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自己又有点不甘心”。
对这个在父亲和丈夫的角色中纠结的提问,祝薇再次强调孩子其实非常清楚父母之间关系的质量,即使父母不挑明、也不吵架,孩子也能清楚地看出家里谁说了算、比较霸权,谁是没用的纸老虎,“家庭是个小社会,孩子从家庭关系中习得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未来要找什么样的伴侣。所以父母有责任给孩子示范好的、健康的家庭关系,才能让孩子以后对婚姻充满信心。”
杨畅审理过一起她至今都很痛心的离婚案件,父母双方都不想要孩子,把孩子留在出租屋里,到了晚上,邻居联系不上他们,只好把孩子放到了派出所。“这个6岁的男孩一个人在派出所里待了一晚上。虽然后来母亲还是把他接了回去,但这次被抛弃对他心灵的伤害,永远也难以弥补。”
后来杨畅回访这个家庭时,母亲一直抱怨说孩子叛逆,根本不听她的话,但是杨畅从孩子那里听到的却是:“你都不要我了,你有什么权利管我?”
“单亲养育的父母需要教科书似的指导。”杨畅说基层工作特别希望得到《破茧而生》中提到的情感支持、认知调整、行为训练、表达练习、沟通技巧、建设性互动、关系优化、能力辅导等专业帮助。
“加大离婚调解、增设婚恋课程、开展离婚救助、维护亲子关系等,统称为离婚教育。”田国秀曾指导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在未成年人案例审判厅里建立了包括离婚教育的工作机制,引入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帮助离婚父母理性处理彼此关系及亲子关系,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
越讨论,话题越延展开去——“结婚到底意味着什么,应该怎么维护好家庭的功能,这些婚前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离婚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别不把孩子当人,孩子需要一个特别认真的提前告知。”“现在的家长愿意为孩子的学习、才艺买单,希望他们也愿意花时间提升自己经营家庭关系的能力。”“家庭教育要回归美好生活,单亲养育也可以稳定温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