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奋进成为教育人的精神符号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不久,教育部党组便决定启动实施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得意之作”行动,以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新的一年,教育战线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狠抓落实的总基点、攻坚克难的总要求、‘奋进之笔’的总抓手,举全教育战线之力办好几件大事。”陈宝生部长多次就写好“奋进之笔”提出要求,为推进实施“奋进之笔”明确了主攻方向。
过去一年,教育系统瞄准人民“关切题”,以时不我待、你争我赶的精神,不畏艰难、积极拼搏、奋进向上,集中力量推出了一批又一批“亮点工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送出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红包”,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得意之作”。各地将写好“奋进之笔”当作大比拼、大展示、大交流的重要舞台。成功实施“奋进之笔”,搅动一池春水,形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机制,出现了“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特别报道”,组织记者赶赴20多个省份,深入采访各地写好“奋进之笔”的新经验、新进展,全景式地展示了全国各地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写好“奋进之笔”的成就,为各地总结经验、加油鼓劲,打了一场漂亮的重大宣传报道战役。
教育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各地不断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建长效机制,书写了立德树人新篇章。各地通过提高站位、做强队伍、创新教学,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战斗力和实效性,努力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让所有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重要的评价主体是人民。各地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在弥补学前教育短板、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问题上,不断提升人民的教育获得感。各地努力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学前教育质量,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公民共济、惠普为主、多元发展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有的中部欠发达省份,教育的家底与经济基础一样,底子薄、起点低,但通过抓住督导评价的“牛鼻子”,压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使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驶入“快车道”,民众教育满意度大幅提升。
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各地瞄准重点改革任务,大力度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瞄准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在一些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有的省份开展了以公办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市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等项目,争做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有的省份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开放共享教育资源,以教育开放引来了改革活水。
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教育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已经迈进世界中上行列。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与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待还有差距,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还有距离,这是“奋进之笔”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必须下足功夫、用大力气来加以解决。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奋进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姿态,奋进应该成为教育人的精神符号。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教育系统要继续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把握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交出更多“得意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