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为赣鄱大地“种树”的人走了
2018年9月9日,教师节前一天,周日。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雨一如往常在办公室里忙碌着,按计划,当天他要准备好部省合建工作的汇报材料。谁知,他竟突发疾病,倒在办公室的沙发上。
4年前,王雨毅然放弃在香港的终身教职、优厚待遇,拖家带口来到江西。4年里,他像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围绕革命老区高校学科建设这根主轴,让老区高校实现了不少“第一次”,而他的生命却在50岁的节点上戛然而止。
直至今日,南昌大学的校园内,人们还在讲述他的故事,追忆这位未曾走远的人。
不顾一切的“逆流”
“你来南昌大学真是亏了,收入降了不少,苦也吃了很多。”王雨来校之初,副院长周耐根这样跟他开玩笑。
王雨的人生,原本可以很从容。
2014年6月,南昌大学面向全球招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雨的大学同学章少华随手将招聘信息转发给在香港工作的王雨。
那个暑假,王雨就出现在南昌大学,实地考察一番后,决定参加竞聘。
“要不再考虑考虑?”纠结的倒成了章少华,“你在香港有先进的实验室,上千万港币的科研经费,带领着一个稳定的科研团队,还有舒适优越的生活。我们老区条件差,可能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章少华盼他来,又怕他后悔。
本硕博就读于清华,随后负笈香港、美国,师从多位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王雨的研究一直处于铁电压电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曾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在顶级杂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年纪轻轻就在香港理工大学取得终身教职,生活富足安逸。
“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正是最需要研究人才的时候。科教兴国的大政策下,回归中西部,能充分体现科研工作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一次,就让我仗剑走天涯吧。”王雨的话语潇洒而坚定。
对于王雨的决定,在香港中文大学教对外汉语的妻子给予了最大的理解与支持。他俩相识于清华园,在美国结婚,后来到香港,有了3个孩子和一个温馨的家。
妻子明白,王雨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梦,他期待着一个机会、一个平台,可以把热爱的材料学科做大做强。她明白,在香港优越的环境里,王雨觉得已经能望到退休的生活了,去南昌大学既是突破自己,又是报效国家。
王雨要离开的消息很快在香港理工大学传开了,领导和团队再三挽留,同事直接把他堵在实验室门口。
“谢谢大家的关心,希望去南昌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合作交流,我会一直关注你们的。”在王雨真诚的话语面前,大家的不舍,变成了真诚的祝福。
就在此时,南方科技大学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南方科技大学就像一个9分的选择。对我来说,如果通过大家的努力,能把南昌大学从实力平平提升到在国内外有广泛的知名度,这本身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在安徽省太湖县大别山深处长大的王雨不止一次对妻子说,“老区更需要人才。”
2014年11月,王雨顺利通过南昌大学竞聘。学校给了他半年时间交接香港的工作,可一个月不到,他就背着一个大包来报到了。
此后几个月,王雨常常是周五坐最晚的飞机到香港处理剩余工作,周一又坐最早的飞机赶回南昌。如此持续了半年,他才处理完香港的工作,将妻子和孩子们带到南昌。
“老师总跟我说,科技兴则民族兴,我们做科研的,掌握着‘国之利器’,要以提升祖国的科技水平为己任。”说这话的费林峰是王雨在香港的学生。他眼中的王雨,虽有很多西化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但骨子里仍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老师说,搞科研的人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了解最前沿的动态、最先进的方法。但是,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要回来,老区更需要人才。”受王雨影响,最终费林峰也成了学院的特聘教授。
只管“种树”的人
尽管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和团队,没有像样的办公室,但参加学术会议和筹划学科建设时,王雨能一口气准备几万字的材料。然而,让他填报个人荣誉材料,半页纸他都嫌麻烦。
王雨来南昌后唯一获得的荣誉,还是几个年轻博士私底下帮他填报的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学院却在他的带领下,迎来了不少标志性的“第一次”。
“起初还想沾老同学的光,用下他的实验室,哪知来校4年,他都没建自己的实验室。”章少华明白,一心为公的王雨是把整个学院作为一个实验室来打造。
王雨刚来时,发现偌大的学院实验设备严重不足,本科生实验室、教师个人实验室设备陈旧,学院没有公共科研平台。
这样搞科研怎么行?
王雨先用自己的科研启动经费给学院购置了一台高分辨透射电镜,又为金属加工平台与高分子平台分别购置了数百万元的设备。随后,他索性找到校长周创兵,要学校把给他个人的科研经费,全投到学院公用的科研平台,资源共享,大家拧成一股绳,一块干。
“学院底子薄,却在我身上花了那么多钱,所以资源一定要共享,以此带动更多人的发展,促进学院的整体提升。”王雨宽慰旁人。
一边忙科研,一边忙管理,王雨以创业的激情投入工作。“每天清晨第一辆出现在学院的车是他的,几乎每天深夜最后一辆离开学院的车也是他的。寒来暑往的日子里,只要来学院总能看到他的车,看到他办公室开着的门。”学院行政副院长陈建琴回忆说。
“别人每周的工作时间一般是8小时乘以5天,而您的工作时间是16小时乘以365天,遇到闰年就是16小时乘以366天。”费林峰时常这样和他开玩笑。
准备资料、撰写报告……到任之初,王雨就带领学院上下忙着申请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6月,认证顺利通过,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自此实现了与国际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来不及喘口气,王雨又带着学院投入到下一个“战役”中。
为了探索学科“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的路径,王雨花了几个月时间到全国十几所高校虚心求教。回来后,他通宵达旦设计建设方案。
很快,他向学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化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材料相关专业联合起来,建设一个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统一规划、统一发展。
为什么要搞大学科制?王雨认为,现在的学科建设已经不是某个学院、某个专业的事,只有搞交叉学科,把相关力量整合到一起,才能让学科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他的提议下,南昌大学着手构建理工一部,打造学科特区,全力支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
好消息不断传来:2016年1月,江风益团队所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得当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唯一的一等奖;2017年9月,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同年该学科ESI正式进入世界排名前1%,站上了国际舞台;2018年3月,南昌大学被列入部省合建高校,学校再次把合建的重点之一放在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部省合建后,王教授更忙了。”青年博士兼学院科研秘书饶郑刚记得,以前王雨加班还会让他带份快餐,到后来,总说带个面包就行了,因为吃面包节约时间。
这些年,王雨带领大家为学院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再过几年,学院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产业运用的成果都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却看不到了。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王院长曾说自己是一个种树的人,只管把树种好,其他的就交给时间。”陈建琴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感染身边人
学院的年轻博士一度觉得王雨“婆婆妈妈”“事无巨细”,还时常大半夜在学科微信交流群里“冒泡”,大段大段地给大家灌“鸡汤”。
2018年2月8日,王雨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海外犹豫的博士后们,你们要舍弃的就是个博士后,至少比不上我当年的终身教职吧,有啥要斤斤计较犹犹豫豫的,请跟我来,去找找那科研的诗和远方……
“现在再也看不到他发言了,才发现原来他说的那些是多么可贵。”青年博士廖霞霞说,“只有站在他的高度,才会明白,那些‘心灵鸡汤’,正是他践行的人生信条。”
王雨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希望有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学院的建设中。
历时两年,王雨终于将在香港的学生费林峰邀请到南昌大学担任特聘教授,这期间费林峰常在香港、南昌两头跑,但每次来南昌,王雨一定会提前几个小时问他,住宿安排好没有?吃饭怎么办?
“好几次,我夜里比较晚到,他都借口自己正好下班,把我从火车站接到酒店。其实,我俩很熟,他完全无须这样客气周到。”费林峰说,王老师的古道热肠、春风化雨感染着身边的人。
本在深圳大学教书的柯善明是在王雨去世后,正式以青年骨干学者的身份加入学校的。
柯善明并不是王雨的学生。他是为王雨而来。
2009年,柯善明带着妻子、孩子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后,一家只靠柯善明微薄的工资生活。王雨知道后主动找到他,请他爱人到课题组帮忙。
“他想帮我,又顾及我的感受,开出的工资比普通的助理高很多。”得益于王雨的帮助,柯善明顺利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业,成为深圳大学的副教授。
柯善明说:“只有来到江西,才了解王老师曾经历过的巨大落差,也才能理解他为何会废寝忘食地工作。他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落差填平。”
“你放心,你只要负责做科研,其他的我来。”面对相中的人才,王雨常常这样承诺。他北上南下,相继引进了两名学科领军人才、两名学科方向带头人及14名具有一流大学教育背景的青年博士。
随着学院引进的人才越来越多,学院不但实验空间缺乏,办公空间都不够了。
“向学校打报告,增加办公面积吧!”有人提议。
“学校盘子大,不容易,我们有困难,尽量先自己解决。”王雨带头把自己的办公室隔成两间,学院也跟着优化办公空间,同时进行实验室空间整合。
2018年7月,办公室的一面墙还在装修,王雨就搬到靠里的那间。陈建琴劝他搬到别的办公室过渡一下,他拒绝了,理由是:给人才的一定要是最好的。
王雨总是先方便别人。
2016年暑假,为了说服一名江西籍的年轻博士加入学院,王雨做了不少工作。
该年轻博士到学校考察了一番,还是谢绝了王雨的邀请。
“即便如此,王老师还是让我开着他的车,往返400多公里把这位博士送到农村的家里。博士的老父亲站在家门口迎着,感激得不行。”舒龙龙是王雨来南昌后引进的第一位博士,他介绍,这些年,去机场接专家、去各高校调研、去企业走访,用的都是王雨的车,并且他从不让拿发票报销,理由是“能自己解决的事儿就别麻烦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