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为赣鄱大地“种树”的人走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4-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科研最前沿信息,王雨请来不少材料界知名专家到学院作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王雨都是个人买单吃饭,并叫上一帮青年博士陪同。

    起初陈建琴觉得太让王雨破费了,后来才明白他的真正用心:公务接待限定陪同人数,私人接待则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博士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与专家们交流,便于以后加强学术合作。

    光照后来人

    “我有时甚至希望自己和王院长从来没认识过,这样现在就不用那么难过。”舒龙龙至今无法接受那个总在奋力奔跑的人,突然倒下了。

    王雨离世后的第二天,舒龙龙获得了中国硅酸盐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奖。“这是他一直希望我能得的奖,现在我得到了,本来要第一时间和他分享,可我只能偷偷地大哭一场。”

    暑假加班筹备南昌大学部省合建方案时,总说自己身体很好的王雨突然和章少华说了句:“好累啊!”

    “早知道这样,说什么都要劝他保重身体!”章少华内心无比复杂。章少华明白,王雨来到南昌大学的这4年,是学院发展最快的4年,是他人生高速运转的4年,也是他不断被忙碌拖垮的4年……

    事发后,公安人员查看了王雨的手机,感慨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正能量的人,因为他手机里的信息全是关于工作的,经常是凌晨一两点还在发材料。

    王雨的突然离去,让学院措手不及。所幸,王雨这几年引进的人才和青年博士没有一个离开,大家含着泪、憋着劲,要把他未竟的事业干下去。

    “一个人的感染力并不只是在他的生前。”王涵林是2018年9月调到学院当书记的,只和王雨正式搭了几天班,在王雨离开后,他听到太多追忆王雨的故事,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动着。

    听说记者是来采访王雨生平的,不管是惜时如金的学者、事务繁多的行政干部,还是刚迈进研究领域的学生,都会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只想认真讲讲王雨的事。

    搭平台、做科研、带团队,王雨高速运转的大脑,还不忘给旁人行方便,唯独忘记关心自己。

    起初,学校将王雨一家安置在老校区的宿舍楼,往返办公室一趟需要两个多小时。“太浪费时间了。”他索性住进了办公室,一周只回一次家。

    半年后,王雨在学校附近租了房,虽然每天回家,但都是早出晚归。学科底子薄,他实在有太多的事要去处理。

    一心扑在工作上,王雨把物质生活的要求放到了最低。

    觉得家里人跟着他吃了苦,他坚持每天一大早送上初中的大女儿上学;没时间逛商场,又不想麻烦妻子,他就一口气在网上买下6条同样款式的西裤,打算轮换穿,妻子只得又好气又好笑地挨个给他裁剪裤脚;时常夜里十一二点加班回来,怕打扰家人休息,他打算吃包泡面了事,妻子一边责怪他不爱惜身体,一边开火煮面,不忘加个鸡蛋;他把不到50厘米高的床头柜当书桌,坐个小马扎时常一忙就是一整夜……

    妻子不忍心,劝他多爱护身体。

    “我身体好着呢,吃点苦没啥。”王雨每次都这样应着,大山深处长大的他,根本不把吃苦当回事。

    当年,凭着一股能吃苦的劲头,王雨15岁便考进清华大学材料系,又靠着能吃苦在科研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这一次,为了自己的梦想,王雨乐在其中。他曾在QQ空间留言:“每当有人说苦,我就高深莫测地一笑。干自己想干的事,还怕苦?”

    出事的当天是周日,早已习惯了丈夫的早出晚归,妻子还是不忘在他出门前叮嘱一句“早点回来”。

    “嗯,部省合建方案还要修改下。这不刚开学,今晚咱一家人逛逛商场,给孩子买点学习用品。”王雨应着。

    然而,一向守信的王雨这次却失信了……

 要闻
上一篇:课桌凳变身记     下一篇:奉献自我 铸就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