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书店情结如何安放
世界读书日之际,你在想什么?
太久远了,几乎想不起最初识字的兴奋。我们是怎么开始识字的?是姥姥、妈妈,还是幼儿园老师,手把手一笔一画,再加上一点儿无师自通?只记得每多认识一个字,世界就变清晰了一点儿。每打开一本书,世界就变得宽广了许多。阅读在我们和前人的经验之间打开了通道。
远离书的生活大概是大同小异的,闲暇时每个人都沉浸在手机中。所谓的吃饭聚会就是坐在一起玩手机。浸泡在书里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不记得上次用笔写字是什么时候。这种日子过久了,人就变得彷徨无依,好像飞久了的鸟需要找一个树枝歇息。对我来说,图书馆、书店就是这样的栖息地。
曾经最爱逛的地方是书店。大型连锁书店灯光明亮,林立的书架排满了墙,按主题分隔开。书店有沙发,空气中飘散着咖啡的味道。独立小书店在城市街道的转弯处,在面包店、便利店的隔壁。推开油漆斑驳的木门,走过吱呀作响的地板,爬上一人宽的楼梯。狭窄的空间,近到闻得见纸张油墨和灰尘的气味。
在电子书越来越流行的年代,全世界的书店日子都不好过。《岛上书店》([美]加布瑞埃拉·泽文 著 孙仲旭、李玉瑶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从独立书店老板的视角写道:
“世界上的好东西都被一点儿一点儿地割走了。首先是唱片店,接着是录像带出租店,然后是报纸和杂志,现在目光所及的处处,就连那些大型连锁书店也正在消失。在他看来,唯一一件比世界上有大型连锁书店更糟的事是世界上没有任何大型连锁书店。至少大型书店卖的是书,而不是药物和无用的废物!至少在那里上班的一些人拥有英语文学的学位,知道怎样读书和理书!至少那些大型书店能够卖一万本出版社的垃圾书,而小岛书店也能卖一百本文学小说!”
和小岛书店老板的观念不太一样,我认为数字化并非传统书店的敌人。每一个新技术诞生之时,人们都以为老的形式会被取代。比如摄影之于绘画、电影之于舞台戏剧、唱片之于现场音乐会,然而事实上并没有。
《查令十字街84号》([美]海莲·汉芙 著 陈建铭 译 译林出版社)写道:“致力消弭空间、时间的距离纯属不智亦无益。就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仅仅是亲笔书写时遗下的手泽无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
任科技日新月异,但日光底下并无新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书店的本质就是知识、文学、思想、交流的集散地。不管哪个时代,人类都有此需求,更随着冰冷疏离的数字化时代而变得愈显珍贵、无可替代。如今的人们渴望能看到、摸到、闻到,和活人互动成为稀缺体验,渴望实体交流的场所。这恰恰是电子书的硬伤。
所以作为有着大大高于电子书的优越性的书店不必自惭形秽。书店能提供质感、触感、视觉、社交、咨询的功能。书店能把有共同爱好的人吸引到一起。在文学书架前,哲学书架前,旅游、社会田野调查书架前默默翻阅的背影,就是豆瓣阅读兴趣分组标签下活生生的人。
书店应该有具备专业素养的店员给买书人荐书,这比网上自行搜索更有启发。书店应该兼卖咖啡、轻食品……
书店能提供音乐、沙发、灯光和有格调的装潢,是上班族下班后的灵魂放松处,是幼儿学习、老人休憩、情侣约会的地方。书店能举办打折日、主题日、亲子日。从颜色、服装、视觉上,营造一个与自己家和上班场所不同的氛围。正如《偷书贼》([澳]马克斯·苏萨克 著 孙张静 译 南海出版公司)中写道的:“到处都是书。每堵墙都被一尘不染的书架挡住,书架上堆满了书,几乎都看不见墙上刷的漆了。有黑色的、红色的、灰色的,各种颜色的书,书脊上印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字体。这是莉赛尔·梅明格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色之一。”
毋庸讳言,书店和网店相比,天生弱势是成本,书店有租金和员工费用加在成本里。但网店也需要强大的网页建设、维护和商品运费。实体书店的员工虽然看似增加支出,但如果员工具备专业性、亲和力,甚至那悦目的制服所提供的附加值都能比网店更有冲击力。
旧书的价值不仅仅是便宜,老排版装潢甚至字体印刷都满足人的怀旧感,好像翻看老相册、看老电影。更好的是能接触纸质,时空被压扁到零。同一本书被半个世纪的人抚摸过,这体验完全不是电子书能提供的。
电子阅读、手机阅读无法取代沉浸式阅读。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碎片化阅读对深度思维、专注力的妨害。每天刷手机上瘾,纸书有宝贵的隔断效果。看着电子书会忍不住诱惑手指一滑就去了网页,一两个小时浪费了如泥牛入海。
电子碎片化阅读对于获取信息等“浅知识”很有用,比如热点新闻及其评论、业界动态、生活百科、八卦娱乐等,这是数码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但对于需要沉浸式阅读的书籍,比如经典文学、专业教材,还是需要一段完整的不被干扰的时间,才能让自己思考和吸收。前者不能取代后者。碎片化阅读因其方便快捷但浅薄而比较像快餐。它让人免于饿死,但一直吃快餐的人会营养不良。碎片化阅读能让人极为方便地获取信息,但也能让人信息负荷过重,失去专注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并产生自己无所不知的错觉。
网店和实体书店并非势不两立,做电子书起家的世界最大电子零售商亚马逊,即便掌门人贝索斯和原配作家妻子离了婚,但并不妨碍他开起了线下书店。人们买了电子版,然后喜欢,再买纸质版收藏也很常见。我读了《杀死一只知更鸟》电子版后心情激动,Kindle里面毫无质感的电子版完全不能满足这种喜爱,只有买纸书收藏才算妥当。在图书馆读了哪本书觉得好,也会买了收藏,即使再也不会重读,但看到它们伫立在书架上就会觉得自豪和满足。这种拥有欲是电子书满足不了的。
我曾经在广州皇冠假日酒店一进门右手边惊喜地发现一大片书架,它们令本来已经生辉的四星酒店大堂多了一种别处没有的气质。在那里我读完了金宇澄的《繁花》。还曾经在美国机场书店发现书架上每隔几本书就插着一张卡片,抽出来一看,是店员对这本书的简短读后感,用铅笔手写在卡片上并署名,这让我立刻对这家书店的经营品位起了敬意。芝加哥一直在倡导“本年度的书”的活动,每年会推荐一本书给全城的人阅读讨论。在越来越行色匆匆、快得让灵魂追赶不上的时代,这些都令人感动。
世界读书日之际收到主编布置的作业,二十分钟之内我从网上下载了四本关于书店的书。世界上同时无数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我们爱书,爱书店,但我们也加速了书店的灭亡。然而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又对书店的前途有了新的信心,甚至想加盟一家书店的管理经营。你呢?
(作者系旅美专栏作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