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4-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道德是个人成才的基石。禹天建 绘

    观点提示

    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道德建设,才能帮助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内容、手段与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党的十九大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在道德观上渗透着浓厚的使命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从个体成长到社会运行,再到凝聚力的实现,都离不开道德的规范与修为。

    道德是个人成才的基石

    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皆为人的全面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人的素质尤其是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素质等,这几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这鲜明地指出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和优先性。“才为德之基,德为才之帅”。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起总管和统领作用,它规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为个体之于他人之于社会的价值指明方向,为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提供理智与情感的依据。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根基,为实现道德素质的发展提供身心基础。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者不可偏废,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拥有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才有可靠、持久的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指日可待。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这是对道德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人们需要面对的公共生活领域、职业细分不断扩大与精细化,因而对公共秩序和职业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约束,可以有效调节现代化生活节奏中陌生人共处、合作的行动边界与尺度,实现高效合作与公共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在私人生活领域,随着个体意识日渐突出,如何加强家庭伦理与道德建设,不仅关系到个人幸福,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如何在家庭生活中,既彰显每个成员独立自主的个性,又形成相互支撑,是当代家庭伦理道德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每一个人无论在公共领域、职业领域还是私人生活领域,都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造就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从而为人们自身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道德是凝聚力量的关键

    中国梦不仅仅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富足,还应当是精神文化上的富有。然而,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那么,靠什么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传达给全国人民,变成全体人民的共识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道德建设,才能帮助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如果放弃或忽视这样的道德建设,我们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失去认识共同利益的有效渠道,结果必将导致人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尔虞我诈、腐化堕落,造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陷入人人自保、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局面。因此,唯有从文化继承、目标设定、明确方向和多方动员等角度,全方位思考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不断夯实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基础,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从四个方面统筹着力

    一是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确立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努力构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系统和新格局。我们党是一个有着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党。在党的领导下,每个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每一个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生活领域,都身体力行,实践更高的道德水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建设新时代思想道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那么,良好的社会风尚就会逐渐形成。这无疑将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的、更加昂扬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以更健康的精神状态共享发展成果和美好生活。

    二是新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旨归。“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更丰沛的物质生产提供道德秩序的保障,而且还要更直接地服务于人民更高水平的文化生活需求。道德之美在于呈现了人之为人的理性与自觉及其所散发出来的善意与温暖。新时代的道德建设,可以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审美品位直接提供素材与养分。如果有更多的社会成员,乐善好施、谦逊礼让、父慈子孝,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会以更生动、细腻的方式渗入到百姓生活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教化与精神的升华。道德建设的目标就是改善社会秩序、保护民众权益,让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富有、健康并充满力量。

    三是新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道德是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这就告诉我们,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延续性,使得反映经济关系的道德也必然有继承性。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道德文化属于其中的瑰宝,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源头。新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源泉。

    四是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要积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伟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从而探索出有效的实践路径。政府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政策专家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在此之中,如何从制度层面引导社会风尚、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体系,奠定惩恶扬善的道德基础,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还可以通过维护公民权利,培育道德主体,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积极介入,也需要社会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比如通过群众意见、公众舆论来形成惩恶扬善、增强信任的社会氛围。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人们向善之心与行善之为,汇聚成良性的道德反馈通路,弘扬正义,进一步铸就道德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