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作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4-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才培养要铺陈好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

北京大学教授、学科评议组成员、教指委委员 孙熙国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做好这一基础性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重要支撑。

    高校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支撑人才队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必须凸显大学的鲜亮底色,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在课程设计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在各类人才培养中,在各学科、各专业建设中,都必须铺陈好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

    学校和院系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是不言自喻的事情,但是在学校其他学科和学院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个别学院和学科,与思想政治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向同行的自觉意识还未形成,还存在不作为甚至有意无意抵触的现象。

    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为标志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和强调的重要思想。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一问题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并没有得到解决。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还必须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时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学校要拿出切实举措,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的学术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在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的话语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亲其师,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信其道。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信其师、亲其师,这方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的学术地位,形成其他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同向同行的良好生态环境。

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学科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张雷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促进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在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学科支撑问题上,谈两点认识:

    一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就是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的“六个素养”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六个素养”是对思政课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修养要求、品质要求,“八个相统一”是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方面。二者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性、思想性统一于学术性、专业性;二是教学方式统一于教学内容。

    二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是紧密相关的。必须多措并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中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

    为此,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全力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的“三巡六创优”,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是在自2018年就已开展的思政课后备人才招生培养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寻找不足,逐步改进。在招生方面,把好政治关、人品关、业务关,而不是以完成指标为目标;在培养方面,要把他们培养成政治上过硬、学术上过硬、教学上过硬的后备人才。

    三是为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生源,为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学科支撑,必须统筹推进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应对已进行试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的培养单位进行招生情况、初步培养情况总结;对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培养单位,夯实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严格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的关,确保优选和选优,培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高水平思政课教师。

    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人才培养上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成为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在研究生不同阶段要求他们能够由学习的系统性上升为学习的透彻性。

强化“师资攻坚”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学科评议组成员、教指委委员 宋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人才培养在学科评估各要素中的权重也是最高的。教育部提出的一系列攻坚中就有思政课教师“师资攻坚”。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是化解“素质性矛盾和问题”的关键。

    一是价值导向能力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记“六个要”,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政治要强”位于“六个要”首位。价值导向的能力体现为政治素养。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以历史为载体,体现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在历史中发现、呈现和引导主流价值,包括发掘史料、精准运用史料的能力。

    二是文献研读能力的培养。文本研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看家本领。“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政课,文献的基础和核心是红色经典,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思政课对大学生均有文献阅读的要求,每本思政课教材每章均列有必读文献和延伸阅读文献,思政课教师文献研读要更广、更深和更高,并对大学生阅读文献进行指导。

    把握红色经典原著特点:一是原著的根源性,研读原著可以直接接触和进入主义、思想的原生态,与经典作家“对话”;二是原著的具体性,原著不似教科书的抽象概括和表示方式,而是体现思想观点的演变过程和具体论证环节的梳理和分析;三是原著的方法性,原著体现研究风格和研究方法;四是原著的人格性,思想家是思想的载体。

    三是问题意识的培养。高质量的思政课往往是具有问题链、理论思维的师生互动,培育自觉的问题意识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学养。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和口号,时代为理论之母。时代有纵向和横向的历时性经线和共时性纬线。例如“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和“纲要”课,问题意识和历史意识是交织在一起的,体现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体现历史之用、历史之律和历史之悟。

    四是会通意识的培养。视野要广,要求不仅要有知识视野,还要有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并且要纵横比较。国际视野是横向比较,历史视野是纵向比较、自我比较,体现了历史感,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元问题,蕴含了把国际视野的横向比较置于历史视野的坐标中来思考。同时,情怀要深,则体现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队伍

武汉大学教授、学科评议组成员、教指委副主任 骆郁廷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支撑和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发展,为会聚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提供平台支撑。要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质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高水平的学科平台。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建设,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学习、研究和把握,加强当代资本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加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整体性研究、加强21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互动关系的整体性研究,从而形成一些不同于具体学科的普遍性、综合性、整体性研究成果,为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供科学依据。要注重凝练学科方向,推出学术精品,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研究的特色和优势。要汇聚一流的学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有力支持。

    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学研究,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提供理论支撑。要正确引导思政课教师认识和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的、系统的、创新的研究,就不可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自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学研究的重点,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把研究的成果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

    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供后备人才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就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包含着培养和造就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要着力培养优秀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情怀深、知识广、思维新、自律严、人品正的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人才队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的“四个支撑”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学科评议组成员 卢黎歌

    习近平总书记的“3·18”重要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如何支撑思政课提出了新的使命、新的要求。应该解决好人才支撑、学术支撑、精品支撑、平台支撑“四个支撑”,更好地推动思政课建设。

    针对思政课高水平师资紧缺、现有教师博士比低、新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弱的问题,解决好人才支撑。建议把“六个要”的标准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中,为思政课源源不断输送合格教师。建议重视马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环节,参加一定的劳动实践,培养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情怀。建议把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必须环节。建议进一步多渠道、多途径地做好现任教师的培养提升工作,用好思政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政策。

    针对重学科的学术研究、轻思政课程和实际工作的学术研究;学术研究与课程建设相分离;没有学科点的高校教师忽视学术研究、学术成长缓慢,解决好学术支撑。建议把思政课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纳入学科建设重要内容。思政课要达到针对学生关心、困惑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的目的,使政理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化为理想信念。建议把思政课内容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指南中。建议对没有博士、硕士学科点的高校,建立与有学科点学校的联动机制,促进这些学校思政课教师学术成长。

    针对因为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成果的误导,高校的科研精品多,而学术含量高的教学成果少的问题,解决好精品支撑。建议在对学科点的评价中,加大精品课程、与课程相关的精品作品的权重。建议加大对精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精品的影响力,发挥精品的社会效益、育人功效。建议把精品纳入到教师考评体系中,与科研成果同等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