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我们的大自然
编者按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在基础教育领域,有30余个学前教育改革探索项目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这些项目是获奖单位锐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智慧结晶,值得借鉴。学前周刊选取部分获奖项目,约请获奖单位撰文讲述课程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思考,展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追求,敬请关注。
城市化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冲击,家长亲自然意识的淡薄,导致当今幼儿疏离自然的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园历经10年的研究与探索,构建完成并实践了“三三五三”幼儿亲自然情感培养模式。
“三三五三”即三培育、三体验、五策略、三评价。“三培育”是指培育幼儿“愿意亲近—喜欢探究—热爱融入”自然。“三体验”是指利用由近及远的自然环境,体验“身边的—社区的—远足的”自然。“五策略”是活动策略,它是模式的核心,即目标引领、主题明晰、实施具体、互动有方、保障有力。“三评价”是指从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多维度动态评价幼儿亲自然情感变化。
什么是幼儿亲自然情感
愿意亲近、融入、热爱自然,自然天性得以理解、尊重、释放
通过教师的实践尝试、研讨思辨、文献查阅,在专家引领下,我们逐渐达成共识,明确了幼儿亲自然情感是指幼儿愿意、喜欢亲近自然的体验,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愿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热爱自然,在自然中感觉放松、自由、安全、愉悦;二是幼儿的自然天性得以理解、尊重、释放,自然灵性得以舒展。前者是基础,是手段;后者是升华,是目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生推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在概念界定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幼儿亲自然情感的三个层次,即“愿意亲近—喜欢探究—热爱融入”自然。情感三层次的提出,使得情感的培养具有递进性、丰富性以及可评价性,明晰了幼儿亲自然情感培养定位,为教师、家长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活动宗旨。
在活动场地上,怎样挖掘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为幼儿亲近自然提供更多可能?我们首先在园内想方设法创设自然环境,以“放松、愉悦、有趣、互动”为原则,创造性地在楼顶建成了800平方米生态种植园,利用班级阳台设立自然角,有效利用幼儿园空间建立戏水池、玩沙区等。丰富园内的植物种植类别,从大自然中收集丰富的自然物,如花瓣、石头、树枝等,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让幼儿亲近自然成为可能。同时,充分利用园内及周围的环境,由近及远形成“身边的自然”(自然角、种植园等),“社区的自然”(草坪、树林等),“远足的自然”(公园、农田、森林等),采用不同的接触频率和方式,为幼儿亲近自然提供更多可能。
幼儿亲自然情感怎样培养
采取目标引领、主题明晰、实施具体、互动有方、保障有力五大策略
亲自然活动“五策略”以愉悦性、亲密性、生成性为原则,是模式的核心。具体包括目标引领、主题明晰、实施具体、互动有方、保障有力。
目标引领:亲自然情感为先。幼儿亲自然活动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因此要把“情感培养”的目标放在首位。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培养幼儿喜欢、热爱大自然作为第一要义,并由此产生与大自然的亲近感。
主题明晰:注重幼儿的兴趣点及对自然的感受体验。喜欢在自然中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因而培养幼儿亲自然情感首先要尊崇幼儿天性,即从兴趣点出发,给予充分支持。在全息化的大自然中,当幼儿能够打开所有的感官进行充分的感知和体验时,便会被自然的神奇魅力所吸引。这两方面就构成了幼儿亲自然活动主题选择的依据:一是追随幼儿的兴趣点,二是注重幼儿对自然的观察、感受和体验。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我们逐步梳理出了幼儿感兴趣的亲自然活动内容,并依据类别进行划分,分为植物类、动物类、沙水石泥类以及自然现象类。在亲自然活动设计中,特别需要加入幼儿在自然中“看、听、触、味、嗅”等感受性活动。
实施具体:低控制、多重复、重表达。一是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师应遵循“低控制”策略,即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充分体验和感受自然,在自由中充分释放天性,宣泄情绪情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是活动内容的深入,应给予幼儿重复的机会。既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也能让活动开展得更为深入。在活动内容重复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投放工具等策略,使幼儿的活动内容、探究深度及活动的专注度有所提升。这里的工具不仅仅指专门的工具,如铲子、放大镜等,也包括自然中常见的树枝、石头等物品。三是活动效果的提升,应注重充分的表达交流。活动后教师鼓励幼儿主动积极进行“表达”,可以通过语言或绘画,或其他幼儿喜欢的表达方式。这里的“交流”,既包括幼儿与同伴的交流,也包括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的交流。
互动有方:成人“玩伴”介入,同伴互动交流。在教师指导策略上,教师以“玩伴”的角色与幼儿共享自然,让彼此更加放松、愉悦地体验在自然中的乐趣。在同伴影响策略上,应注重幼儿自由活动和小组活动,增强同伴间的交流和互动。在家长参与策略上,提升家长对亲自然活动的认可度及参与的积极性,需要家长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其中,逐渐体会亲自然带给幼儿的变化。
保障有力:选择可亲密互动的环境,设立“亲自然日”。在环境选择策略上,选择能让幼儿“近距离”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如选择幼儿可以“蹲下来”近距离俯视的草地或土地,提供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时间保障策略上,设立“亲自然日”,通过每周半天固定的园外亲自然活动时间作为保障,使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行为上坚持,并在幼儿和家长的心目中形成规律和期待。
幼儿亲自然情感变化咋评
形成覆盖幼儿、家长、教师三个层面的多维度动态评价体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分析幼儿亲自然情感变化,作为判断活动有效性的依据,我们从幼儿、家长、教师三个层面来进行评价。
幼儿方面主要采用《幼儿亲自然情感评价量表》、活动观察记录、幼儿作品分析、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亲自然情感变化。其中,《幼儿亲自然情感评价量表》从“幼儿外显的亲自然行为”“幼儿在自然情感上的自我知觉报告”以及“幼儿对自然物及自然变化的感知与认识”三个维度,以图片、声音、实物为呈现方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较为显性和准确地体现出幼儿亲自然情感的真实反应。
家长方面主要采用活动反馈、沙龙研讨、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进行评价。家长结合教师分享的亲自然活动内容和照片,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情况,反馈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通过沙龙研讨,针对主题畅所欲言,分享交流心得感受;运用问卷及访谈,调查家庭幼儿亲自然情感现状,以及家长对亲自然情感培养的态度。
教师方面主要通过访谈和反思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反思活动效果、幼儿表现及困惑问题,为判断幼儿情感变化提供依据。
伴随着亲自然活动策略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幼儿更“乐意”到自然中玩耍,更“会”在自然中玩耍,对自然物的关注度、感受力和表达欲提升了,生命意识也增强了,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宝贵。同时,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生活观也发生了转变,从关注“认知”到关注“情感”,从注重预设到探索生成,思维越来越“活”,视角越来越“宽”。家长的育儿理念也逐渐转变,常常会利用周末和假期带孩子走进更加广阔的大自然。
(作者系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园长)
盲行之旅
陈知君 孟卫平
幼儿园所在的社区有一大片开阔的草地,以及低矮的灌木丛和树木,非常适合孩子们与自然亲密接触,也带给他们很多有趣的大自然经历:第一次认识了蚯蚓的排泄物,寻找到四叶草的兴奋,爬到树上看风景,观察两只正在“亲吻”的蜗牛……每周的“亲自然日”,是他们最期待的日子。
本次中(9)班的亲自然日活动是“盲行之旅”,孩子们两人一组,一个孩子的眼睛被蒙住,赤脚走在草坪上,另一个孩子带着这名蒙眼的同伴体验一条“有趣”的路,充分调动触觉、嗅觉、听觉,用心感受大自然。当被蒙眼睛的孩子摘下眼罩时,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记忆判断出刚才的道路。孟老师率先体验,以“玩伴”的角色介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在自然中,做了很好的示范。
看到这个“大伙伴”的榜样,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两人一组开始盲行之旅。被蒙眼睛的孩子缓慢向前行进,带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呵护,并努力找到一条“有趣”的小路,带他时而摸摸树干,时而摸摸低矮的灌木丛……他们的配合,体现了相互合作和信任。当眼睛被蒙住,孩子们有的谨小慎微,有点不安和紧张,有的则会为这不一样的体验感到兴奋,特别是当顺利摸到目标物时,会仔细用手和心去感受。
当眼罩被摘下时,他们激动地分享着,兴奋地交流着,努力回想自己刚才的感受并做出判断:“三叶草和小草踩起来是不一样的,三叶草软软的,小草尖尖的,刚一踩上去还会有点扎。”“我摸到了一棵小树干,细细的,有点扎手,还有一点黏糊糊的东西,可能是树‘流血’了。”“我刚才听到鸟叫了,声音有点高,应该是从这棵高高的大树上传来的。”
当孩子们的视觉被暂时剥夺,他们更加依赖触觉、嗅觉、听觉,这些感官被充分激发,变得特别敏感,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也别具一格,对大自然也多了一份亲近感。
盲行活动之后,孩子们有了新发现,他们在玉兰树下的草地上发现许多果实,兴奋地捡了起来。孟老师抓住机会,随机生成了“捡果果、数果果”活动。看着孩子们两只手都抓得满满的,却还想继续捡,孟老师提出了第一个挑战“想个办法装起来”。于是,有的装在裤包里、有的塞在裙边、还有的把T恤边卷起来兜着……每个孩子都在尽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看他们捡了那么多,孟老师提出第二个挑战“数数谁捡的多”。孩子们各自找了片领地,认真数了起来。“48、49、49……”洋洋有点数不清楚,几个会数的孩子主动来帮忙,“49、50、51……62”,终于数清楚了。“孟老师,我捡了62个果实!”洋洋兴奋地大叫。
在随机生成的“捡果果、数果果”活动中,孩子们随机应变,同伴互动交流,积极想办法装更多的果实,锻炼了思维的灵活度,也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经验,并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数学领域的学习,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幼儿的天性是自由尽情地玩耍、好奇好动地探究,而大自然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物种,为幼儿提供了肆意奔跑、自由游戏的场地和探究发现的对象。盲行之旅让幼儿充分调动触觉、嗅觉、听觉,这种亲密的体验和感受是建立与大自然的情感的重要方式。当幼儿亲自然情感产生,便会在自然中感受到放松、自由、安全和愉悦,便会积极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数学的学习也就应运而生。
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自主、自发地游戏、探究,符合幼儿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的特点,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了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在亲自然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将会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