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杜宁

    学校以北宋著名教育家、“湖学”创始人胡瑗提出的“明体达用”教育思想为校训,“明体”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志向,“达用”就是做有用之人、有为之士。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明体达用”符合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教师教育特质与“君子文化”也是内在贯通的。故此,学校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作为培养“卓越教师”的一个重要载体。

    提炼“儒师”内涵,构建课程体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将现代“君子之风”内涵细化为“仁义礼智信勇艺”七个方面,对师范生更加注重“仁”的教育,培养“君子之风”彰显、“湖师烙印”鲜明的卓越教师。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建设之中,制定校本教材,面向师范类学生开设“国学智慧与君子人格修养”“君子礼仪与大学生形象塑造”2门通识核心课、“唐诗研究”等16门人文素养选修课程、“中外教育人物思想述评”等专项课程,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

    做好经典传承,培育文化品牌。每年开学典礼上向师范生赠送传统文化经典书目和哲学与人生经典书目。坚持在早自习开展周二经典诵读日活动等,将“儒师”教育贯穿到新生始业教育、党团课、毕业教育全过程。以“湖学为源,胡瑗为名”规划设计“胡瑗文化节”和“胡瑗大讲堂”两项文化活动。成立“大学生礼仪与形象塑造中心”,每年举办“师范生文化艺术节”,每年公演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君子胡瑗》。

    创立书院制教师培养模式,开展“校地共育”。面向若干师范专业学生进行二次选拔,重组新的班级,在不影响原专业教学计划前提下,制定培养方案,实施“五名”培养工程,以服务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为导向,提升教师基本素养。不断优化“校地共育”的协同式师资培养模式,聘请各地教育局领导和优秀中小学教师全程参与师范生培养工作,通过拜师学教、教育见习等实践教学设计,构建“角色体验提前化”“技能训练全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