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发言中,描绘了一幅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景图像。那时,人工智能也将具备感知、记忆、推理能力,不仅人类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部分脑力劳动也将被替代。

    那么,未来哪些职业将面临风险,哪些新职业又将出现?今天的教育与培训系统如何预测这些变化,如何精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技能需要?

    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这些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生活、工作以及人类未来所需的能力等问题,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焦点。

    【人工智能将引发颠覆性转变】

    教育应密切关注和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变化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社会变革。”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家卡尔·贝内迪克·弗雷说。

    未来,在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时,人类也将面临同样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伴随着新职业的增长以及低技能任务实现自动化,人工智能的渗透所引发的失业率会急剧上升,造成社会和政治紧张,同时带来收入不平等日益加剧的风险。

    最近,一项全球评估显示,到2030年,30%的“工作活动”可以实现自动化。不但普通工人的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白领”雇员和管理者以及部分艺术产业的工作者也将被波及。

    “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彰显颠覆意义。”根据研究,吴朝晖预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产生超级智能、融合智能等形态,深刻改变物理世界、虚拟信息世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发社会对智能机器道德伦理等问题的全新思考,人的智能将引入并作为智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人机各自优长 实现人机和谐共处】

    教育应在培养人类特有能力上下功夫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对欧洲企业岗位和技能要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发现,目前有56%的工作需要高技能人才,同时对低技能人才仍有大量需求。人工智能时代,技能人才将被划分为技术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协作者。对于技术的创造者来说,需要具备计算思维和数字能力,需要拥有数字学科、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跨学科能力;对于技术的使用者来说,需要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处理、内容开发、信息技术使用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国际电信联盟亚太地区办事处高级顾问萨默尔·夏尔马说:“信息技术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能,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却是未来工作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特有的能力将在未来显得格外重要。”

    随着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术的应用,需要利用人类特有的创造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和人际互动的高技能工作数量将不断增加。

    【落实《北京共识》做好教育规划】

    积极审慎地走好人工智能与教育“未来的路”

    习近平主席在致本次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教育,是人工智能的孵化器,同时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但也是人工智能的受益者。大会通过的《北京共识》提出,各国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系统性融合。

    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5月16日部长论坛发表主旨发言时强调,中国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要秉持积极审慎的态度,思考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那么,今天的教育该如何改革,才能精准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

    首先,加强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战略规划。为实现联合国2030教育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各种人才不断探索。

    其次,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员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建议,通过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等方式,培养能够设计、编码、开发人工智能系统的专业人员,从而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提高国际竞争力。将“人工智能能力”纳入教育计划,即将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

    再其次,加强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建议,应该利用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等手段,建立过程性的、个性化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关注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