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典戏曲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珍宝,南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秉承“博学求是,笃行自强”的校训,弘扬“勤勉严谨,和谐进取”的校风,在戏曲赏析课程上,选用多种教育方法,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从大众熟知的戏曲作品着手,将经典的作品作为教学的主要案例,以多媒体网络资源作为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19年4月,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南阳站在南阳师范学院挂牌成立,进一步肯定了学院的工作成果。

    措施一

    以问卷调查作为针对性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

    学院在每届学生首次授课前,都会实施问卷调查,该问卷是在多年的调查和教学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形成的,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有兴趣的古典戏曲类别,有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戏曲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掌握。例如,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出学生们对京剧脸谱有着浓厚的兴趣,学院针对这一情况将京剧脸谱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在满足了学生赏析要求的同时,也将专业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措施二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影视等作品入手

    时下,受流行音乐等冲击,传统戏曲有些不被大学生所喜爱,因此,学院以传唱度较高、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歌手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对戏曲的接受程度。如王力宏的《在梅边》,无论是歌手还是作品的知名度都很高,且作品中运用了较多的昆腔,由此引出《牡丹亭》的教学,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再如《前门情思大碗茶》《蝴蝶夫人》《惊梦》等艺术作品,都大量整合了戏曲元素,也都能够作为戏曲鉴赏的素材。从实践后的访谈结果来看,对促进学生初步接受中国戏曲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学院再进一步引入戏曲作品的展示,例如,单雯出演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丁晓君出演的京剧折子戏《天女散花》,这两位戏曲演员都是“80后”演员,但是演技高超出众,学生在赏析的同时,对“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有了直接的了解和感受。在进行戏曲作品欣赏的同时,教师对剧目的时代背景和虚拟出的场景布局进行解说,使学生对剧目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并从演员的表演中体验到戏曲的魔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措施三

    以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名著作为主要的教学剧本

    学院将戏曲名著鉴赏分为课上和课下两部分进行教学。课下主要安排学生品读指定的戏曲名著,如《牡丹亭》《西厢记》等,课上则摘取名著中较为典型的部分,编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扮演各种角色,以学生自己对戏曲名著内容的理解来进行演绎。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教师会播放由艺术家表演的相应内容选段的戏剧作品,用以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传播和弘扬。

    措施四

    以多媒体网络资源作为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

    网络为教学提供了大量可用的资源,给戏曲教学带来了便利。学院以多年来逐步积累的图文、音频、视频等资源为基础,建设了一大批内容丰富的课件供教学使用。例如学习黄梅戏代表曲目《女驸马》时,以前述措施和课件教学相连接,用声画结合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启发学生对戏曲学习的鉴赏能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让学生们在思维意识里对戏曲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更提高了学生欣赏美和追求美的能力。

    此外,学院还依托完善、通畅的校园内部网格,建立了集教案、大纲、课件、视频、参考书目、热点话题等于一体的“戏曲欣赏”网络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从而极大地延伸了教学空间,增大了学生的学习自由度。

    (南阳师范学院 张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