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拾荒手” 多彩村娃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月7日,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手工制作室里,三年级学生饶有兴趣地玩着自己动手利用雨伞骨架、饮料瓶、细竹竿等制作的“摩天轮”。手工制作室里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小创造发明作品40余件。 “我来演示滴水跷跷板的原理。”李学战新发明的玩具得到了学生的喜爱。有的学生动手演示,有的学生在一旁分析科学原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科学课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小心一点儿,别弄断它的根。”六年级学生在给太空架豆进行移栽。室内手工制作、室外种植体验,学校的科学课多了份“乡土”的味道。太空种子种植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习太空科学知识,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和丰收的喜悦。 学生正在观看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花瓶。创客教室里的计算机编程、VR互动、3D打印等,让这些农村娃和城里孩子一样感受高科技的魅力。 从材料储存室到手工制作室有300米远,每次上课前,李学战便会拉着两个旧行李箱走进教室,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被学生称为“百宝箱”。 一节手工制作课下来,需要用到多种旧材料及工具。为了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旧行李箱里认真挑选所需的物件。 每天早晨或是傍晚,李学战便会骑着自行车寻找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他经过一家门窗加工店时,老板已经认出了这个老熟人,热情地邀请他进来寻找一番,地上废弃的小垫片此刻成了李学战的宝贝。 废旧材料多,卫生处理工作也不能少。科学课上常用的制作材料有40余种,李学战收集来的材料都会进行分门别类的清洗与消毒,确保学生玩得开心、用得安全。

    “上科学课时,我发现用小刀切割筷子很难切进去,需要一个简便实用的工具,就想到自己动手利用竹筒和刀片进行创造发明。”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李昊云帆举着自己发明的创意工具得意地说。不久前,这个“小发明”获得了第14届江西省宋庆龄少儿发明奖创新类一等奖。

    和李昊云帆一样,这所农村学校的许多学生都喜欢小创造、小发明。在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统计表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学生历年来创造发明的各类作品,其中仅获市级以上奖励的就达100多项。

    说起学校蓬勃开展的创造发明活动,离不开这样一个人——科学课教师李学战。一辆自行车、两个旧行李箱,是这位科学课教师的随身“装备”。车筐内、行李箱里全是捡来的竹片、木棍、饮料瓶以及废弃的支架、电器零件等。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骑着自行车走进路边的小工厂、木料店、废品收购站,收集可利用的废旧物品,然后进行整理、归类、清洗、消毒、再制作……

    李学战从1996年开始兼任学校的科学课教师。在他看来,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创造发明,这就需要有相应的

    材料。材料从哪里来?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他就想到了废物利用、收集废品。

    “李老师的箱子像百宝箱一样,里面会有各种神奇的‘宝贝’。”每次上课,学生都很期待,迫切地想知道李学战带进教室的行李箱里又装了些啥。

    “孩子们在课堂上眼睛闪着光,下了课都不愿离开。”李学战不无得意地说。教室里,一个利用旧筷子、旧光盘和线绳制作的“小转车”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终于成功了!”经过一次又一次失败,“小转车”终于转起来了,五年级学生杨政宇兴奋地叫出声来。

    “之前总觉得创造发明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与我们农村学校不搭边。正是李学战老师的坚持,让这一切变为可能。他是我们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学校办公室主任张益科边说边伸出了大拇指。

    如今,在李学战老师的感染下,学校的年轻教师也积极加入到科技教育行列中来,成立起创客教育团队。学校因势利导,加大科技教育硬件投入,近年来先后投入42万元建成科技馆、投入130万元建立创客教室和VR教室,并举办每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节活动。立足当下,宣风镇中心学校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乡土科学与现代创客相融合的科技教育模式,为学生搭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平台。